另外,漢臣之中,像左企弓等人,也明確表態,寧肯降蔡仍、降金,也決不降宋——他們對大宋一肚子氣憤,認為大宋破壞百年盟約,出爾反爾,很不誠信,耍小心眼,關鍵是武力不行,根本靠不住,不足以拯救大遼。
不過——
李處溫并沒有因此就放棄降宋,他主動跟童貫聯系,說要將燕京獻給大宋。
這使得本來想撤走的童貫和蔡攸,最終選擇留在雄州再看看,然后再做計較。
李處溫的確是在盡心降宋(降金也行,總之,他認為北遼是不可能獨存了),可他卻苦于他自己手中沒有任何武裝,哪怕他差一點當上了兵馬都元帥。
這里順便說一句,耶律淳讓主張降宋的李處溫當兵馬都元帥,有很大可能也是希望李處溫帶著北遼降宋向大宋稱藩。
遼軍現在被分成了好幾塊。
除了在儒、媯二州駐扎和防守居庸關、紫荊關、古北口等要地的遼軍,其余遼軍大約分成了四部分。
一部分掌握在蕭干手里,主要駐扎在范村一帶。
一部分掌握在耶律大石手里,主要駐扎在新城與白溝河一帶。
一部分掌握在郭藥師手里,主要駐扎在涿州一帶。
還有一部分就是保衛燕京的軍隊,本來掌握在耶律淳手里,但因為耶律淳病重,實際上掌握在蕭普賢女手里。
沒有一點軍隊掌握在李處溫手中。
而沒有武裝就沒有左右形勢的力量,底氣也就不足。
李處溫認為,當務之急是建立一支屬于他自己的武裝,以備不時之需。
可建立一支武裝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好在——
李處溫手中有一筆錢,那是耶律淳交給他讓他招兵買馬用來抵御女真人的。
李處溫準備用這筆錢招募勇士,建立他自己的武裝。
不久,李處溫便讓他的兒子李奭給童貫寫信,介紹一下燕京這邊的情況,并信誓旦旦的說,只要一有機會,他就會聯合燕京的反遼義士將燕京獻給大宋。
對李處溫以及燕京的反遼義士,童貫和蔡攸抱有很大的希望——他們都認為,用不了多久,燕京一定會發生內變。
童貫和蔡攸可不是瞎猜,他們的幕僚們早已給他們分析過,耶律淳現在面臨著很大的壓力,既有來自蔡仍的壓力,也有來自女真人的壓力,現在又加上一重來自他們大宋的壓力,耶律淳一定支撐不了多久。
而且,馬擴也曾跟童貫和蔡攸說過,耶律淳現在重病纏身臥床不起,估計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了。
所以,童貫和蔡攸最終沒有離開雄州,而是在雄州坐等燕京內部事變的發生。
果然!
沒過多久,李奭就給童貫傳來消息說,耶律淳駕崩了,北遼改由蕭普賢女當家,還說,要不是蕭干提前帶兵入城,他們已經將燕京獻給大宋了。
童貫和蔡攸得此消息,既大喜,又有些惋惜,他們趕緊在第一時間將這個好消息快馬加鞭告訴給了趙佶,同時密切關注事情的進一步發展,也就是等李處溫和燕京城中的義士獻出燕京城來。
可童貫和蔡攸等來等去,卻等來了一個噩耗——李處溫被賜死,李奭被凌遲處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