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霸之氣一震,所有人就能死心塌地的跟隨你上刀山下火海?
別做夢了。
一兩次,或許還可以。
時間長了,沒有好處的話,誰還能一直跟著你?
對此,蔡仍有些清醒的認識。
所以,蔡仍即便要放棄燕云,也必須要先給跟隨自己的人找一個更好的地方,否則一定會有不少人離蔡仍而去。
因此,定下了撤出燕云的大計之后,蔡仍便將燕京的大事小情全都交給了自己的幾個重,然后就悄悄的帶著十萬精兵在兩棲軍和水軍的護送下離開了燕地。
在蔡仍親自指揮下,兩棲軍護送前軍直奔高麗的禮成港而去。
后世因為種種原因已經不存在了的禮仁港,在這個時代,卻是一個水陸交通樞紐,也是一個商賈云集的大都會,高麗對外的貿易大多都是以此為起點的。
高麗王氏,也就是建立高麗的王建的家族,就是禮成港人氏——王建的祖父輩原本是依靠貿易起家的巨商,后來逐漸壯大成為開城地方頗有勢力的豪強,再后來他父親王隆控制了開城并將其作為據點。
恰逢天下大亂,王隆便攜帶王建歸附了弓裔。
此后的王建便成為了弓裔的得力干將。
數年后,弓裔部下軍官起事,也就是王建的心腹騎將洪儒、裴玄慶、申崇謙和樸智謙驅逐了弓裔,然后擁戴王建為王。
王建定國號為高麗,定年號為天授。
至此,半島后三國的局面正式形成了。
再后來,經過十幾年的戰爭,王建先后滅后百濟、新羅,統一了半島,為高麗王氏打下了近二百年的江山。
……
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
在海上行駛了四五天的一千多艘大船撕開了寂靜的海面,直直的撞向了禮成港西北方向的一處野灘。
不久,無數聲巨響接二連三的響了起來——首批大船已經擱淺,撞上了野灘的泥沙。
站在其中最大一艘足有五十丈長的超大船上的蔡仍,靜靜的看著這一切,等待著隨時都有可能到來的戰斗……
雖然一定會損失不少戰船,但不管怎么說,兩棲軍的前營還算是安全靠岸了。
李寶暗松了一口氣,然后就親自指揮兩棲軍的前營進行搶灘登陸。
一艘艘小船有條不絮的從大船上放下。
一都又一都兩棲軍前營的將士按照訓練過無數次的步驟井然有序的從大船上跳到小船上,然后步伐一致的將小船劃到岸邊。
一艘。
兩艘。
三艘。
……
越來越多的小船成功登陸。
而登陸了的兩棲軍的前營將士,分工明確的在岸上建立了橋頭堡。
岸上的兩棲軍的將士越來越多。
橋頭堡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堅固。
站在船頭上用望遠鏡看到這一切的蔡仍的心,終于放下了一些。
他左右看看。
只見一輪圓月倒映在海面上,引出星星點點至少上萬處火光。
待兩棲軍前營的將士全部登陸,并在這處不知名的野灘上建立好堅固的防御工事之后。
兩棲軍前營的將士,才開始將小船劃回到各艘大船,然后一趟又一趟的接大船上的金吾軍將士和戰馬。
到天快亮了的時候,兩棲軍的前營和中營、踏白軍前營、中營和左營連同他們的戰馬全部都登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