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延寵以為蔡仍肯定著急跟高麗決戰。
可事實卻是,蔡仍制定的第一階段的戰略目標,并不是一定要打下高麗的國都開京,而是要阻擋住高麗的京軍,并趁機奪取空虛的南方地區。
以蔡仍的這個戰略目標為基礎,劉锜又何必著急去跟高麗決戰?
再者說,晚幾天決戰,韓世忠所率領的中軍,就該到高麗了。
到那時,劉锜就有充足的兵力,更是想怎么跟高麗京軍打就可以怎么跟高麗京軍打了。
所以,劉锜是真不著急跟高麗京軍決戰。
當然,也不是說,劉锜就不想跟高麗京軍決戰,這畢竟是一場決定雙方國運的大決戰,很可能會被載入史冊當中,作為一名軍人,劉锜怎么可能不愿意指揮這場戰斗?
這就是劉锜請蔡仍派親軍去攻打高麗南方地區給高麗王庭施壓讓高麗王庭逼迫高麗京軍來黃沙原決戰的原因。
不過——
這已經是劉锜能做的最大的逼迫了——如果這樣還不能逼高麗京軍來黃沙原決戰,那劉锜也只能是眼睜睜的看著這個大功離他遠去了。
這其實也是蔡仍選擇劉锜擔任此戰的主帥的原因。
劉锜此人,善戰,又不貪功,當之無愧的大將,關鍵時刻,絕對靠得住。
高麗的南方地區就跟大宋的東南地區一樣,一共也沒有多少軍隊駐防,又因數百年沒經歷過戰火,駐防的軍隊就跟擺設差不多。
在這種情況下,晏廣孝率領七千騎兵南下,立即就將毫無準備的南方攪了個天翻地覆——他們五日內,連破十幾州(打不下的,就繞過去),每破一州,他們都會留下五百人逼破該州的人將城門毀掉,更有甚者,還逼迫該州的人將城墻推倒、將護城河都給填上。
得知此事之后,王楷令其貼身太監奮著他的圣旨來向鄭知常和吳延寵問責。
圣旨如下:
近日,敵人分大軍南下,數日內,連破數州,南方子民,苦不堪言,三日內求援信過百,你部至九丈坡后連日不進,是何道理?可否尋求出奇制勝之法?我軍比敵軍至少多出一倍,力量對比十分占優勢,望大軍能勇猛前進,打敗侵略者,還高麗一片寧靜。
見到王楷的圣旨,鄭知常和吳延寵哪敢再耽擱?
再者,他們也已經達到了分敵人之兵的目的。
于是,鄭知常和吳延寵下令,大軍開拔,前往黃沙原與敵人決戰……
……
……
PS:今天白天有事,沒能寫出來兩章,所以今天就這一章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