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便說一句,為了保證軍票的信用,蔡仍下令,在錢莊撤走之前,將散落在燕云地區的軍票用真金白銀收回來,帶不走的糧食也分給了燕云地區的民眾。
這也使得蔡仍在燕云地區的名聲更好。
而這時,趙宋的局勢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因為白溝、良鄉那兩場大敗,童貫已經失去了趙佶的信任。
不過——
因為趙佶還需要童貫收復燕京,所以暫時還沒有動童貫。
可王黼和梁師成卻看出了趙佶的心意,因此,他們聯合舉薦譚稹接替童貫擔任河東、燕山府路兼河北路宣撫使。
譚稹的威望與勢力根本無法與童貫相比,趙佶擔心譚稹負責不了收復燕云這么大的事,便暫時只任命譚稹為河東、云中制置使(就是蔡仍原來那官),讓譚稹負責收復云地。
也是譚稹運氣,他剛上任不久,遼東政府就將朔、應、蔚三州愿意跟蔡仍走的人給撤走了。
譚稹得知此事了之后,趕緊跟蔡攸、蔡絳、馬擴聯系,請他們跟李綱商量交割朔、應、蔚三州。
不久,李綱就代表蔡仍同意交割朔、應、蔚三州。
譚稹大喜,立馬就將此事報告給了趙佶。
趙佶聞訊,也很是興奮,馬上將朔、應、蔚州改名為朔寧軍,令譚稹趕緊派兵前去鎮守。
譚稹接到趙佶的命令之后,派河東將領李嗣本和耿守忠,率軍前去守御。
這樣,不費吹灰之力,譚稹便收復了朔、應、蔚三州。
這讓譚稹感到很得意。
然而——
這時的云中地區形勢很復雜。
金軍已擴張到西夏邊境,李乾順感到西夏面臨嚴重的威脅,他不敢繼續收留不久前來西夏避難的耶律延禧了。
耶律延禧于是黯然離去,重新回到夾山,打算組織軍隊東山再起。
李乾順為求自保,決定向金國稱藩,金國表示同意。
西夏稱藩后,金國答應將下寨以北、陰山以南、伊實伊喇圖魯濼以西的大片土地割讓給西夏。
而西夏則保證不再救援耶律延禧。
為進一步落實與西夏之和議,完顏宗翰又派遣撒盧母秘密出使西夏,將答應割讓給西夏的土地具體細化為:天德、云內、武州以及河東兜答、斯剌、曷董、野鵲、神崖、榆林、保大、裕民八館,另外還有河西的金肅、河清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