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時期前燕、后燕、北燕立國八十八年期間,這里為三燕都城達五十二年之久。
隋唐時期,朝陽為營州,唐詩人高適寫有《營州歌》。西走廊的要求。而大凌河畔人煙稠密,柳城(朝陽)是西漢遼西郡重鎮,十六國時期鮮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成為東北的繁華地區,營州(朝陽)是唐朝遼西政治經濟中心。
古人利用河岸道路發展了社會經濟。
契丹建立大遼國后,侵占了燕云十六州直逼黃河,遼西已成遼國腹地。
遼軍從中原俘獲大批漢人,安置于遼西做奴隸。
漢人在遼西從事手工業生產,開荒種地,建立城池。
遼西走廊土地的開墾,促進了道路的開拓。
后來,遼滅后晉,押解晉出帝石重貴流放到東北走的就是遼西走廊。
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遼西走廊已經成為繼燕云兩條南下通道的第三條南下的通道。
完顏阿骨打以及金國的一眾高層清楚的知道,僅靠他們這些游牧民族,金國是不可能富饒起來的,他們金國要想富饒起來,就必須要跟遼國一樣保持跟漢人的高度接觸,因此,在燕云被大宋收復了的情況之下,遼西走廊他們無論如何也不能再失去了,否則,他們金國可能就會慢慢沒落,最終或是被大宋滅了,或是被別的勢力所取代。
所以,完顏阿骨打才派完顏阇母去攻打張覺,打算在他死之前將遼西走廊牢牢的控制在他們金人的手中。
完顏阇母是完顏阿骨打的異母弟,自反遼以來,戰功卓著,就是他第一個攻上遼上京的城墻的,此時他擔任南路都統,率軍駐守在錦州,主要任務是討伐蕭干。
完顏阿骨打在給完顏阇母的詔書中說:“回離保以烏合之眾保據險阻,其勢必將自斃,若彼不出掠,不用主動攻討。”
可以說,完顏阿骨打對蕭干的判斷的確很準確,蕭干后來確是“自斃”的。
錦州駐兵僅有三千人馬,完顏阇母留下一千守城,率領其余兩千隨他南下。
不久,金軍到達潤州,將張覺的軍隊趕跑,然后一直追至榆關,并遣俘虜持書招降。
完顏阇母本欲乘勝一舉進取南京,無奈忽降大雨,無法行軍,遂只能退兵屯守海濡,逐水草休息,并派兵屯守潤州。
與此同時,完顏阇母令周圍那些未降州縣不得與張覺發生聯系。
半個月后,完顏阇母親率二千余騎進軍營州。
不料,營州城早有防備——張覺已派出一萬多兵馬守衛城池。
完顏阇母見城門緊閉,黑壓壓的人馬又站在城墻上嚴陣以待,他感到自己的兵實在是太少了,沒有取勝之把握,遂不交鋒而退歸。
臨行前,完顏阇母令士兵在州門上大書一行字:夏熱且去,秋驚復來。
……
完顏阇母撤軍后,張覺對外宣稱自己已戰敗金人,殺傷甚眾,派張鈞和張敦國持他親筆書寫捷報跑到燕京向燕山宣撫司報捷。
看了張覺的捷報,王安中和詹度都覺得此事事關重大,不敢決定是否接受,遂立即密奏趙宋朝廷,請趙佶君臣定奪。
趙佶聞訊大喜,立即召集王黼等人商議此事。
王黼主張接納張覺,他說:“接納張覺,一則可以抗御金軍,二則可以制衡郭藥師,三則可以牽制蕭干,可謂一舉而三得。反之,如果不接納張覺,就會把張覺推向遼舊主或者蕭干。不說張覺去投靠遼舊主,如果張覺與蕭干聯手,那么燕山必將得而復失,甚至威脅到大宋河北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