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龍駕駛路虎車,一路疾馳,向著兩百多多公里外的金陵市駛去。
路上趙元龍臉色陰沉,一句話都沒有說,而葉正陽也懶得去理會他,一直坐在后座閉目養神。
趙元龍別提有多郁悶了,向來都是自己坐車,別人開車,而今天竟然倒了過來,自己開車,葉正陽坐車閉目養神。
想想趙元龍都有一種抓狂的沖動。
“咳咳”
趙元龍干咳一聲,說道:“我看葉先生也是修道之人,不知葉先生師從何門何派?”
此時葉正陽才睜開眼睛,看了趙元龍一眼,說道:“哦?”
“難道趙先生認識修道之人?”
“這個……………”
聽到葉正陽的問話,趙元龍才知道自己說漏了嘴,急忙說道:“沒有、不認識。”
“只是聽說過而已!”
葉正陽撇了撇嘴,說道:“我無門無派,僅僅是個野修而已,不值一提!”
趙元龍說道:“葉先生過謙了,既然葉先生能在見到我兒子之時就可以診斷他所患的病,想必葉先生有過人之處吧?”
“只是恰逢其會而已!”
葉正陽繼續打著哈哈。
兩個多小時的路程就在二人互相恭維之中一晃而過。
此時的路虎車已經駛進了金陵市市區。
金陵是華夏四大古都之一、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金陵為中心,輻射周邊地區所形成文化圈。
古金陵是漢文明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
金陵歷史上長期是華夏南方的政治、經濟、文教中心,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過異族政權首都的古都。
衣冠南渡中的中原主流文化與南方文化融合的基礎上形成金陵文化,其顯性特征便是南北交匯、兼容并蓄、開放包容,可謂獨樹一幟。
金陵文化以金陵官話與吳語的并存互融為其語言文化特征。
從歷史上看,華夏三次衣冠南渡使南北方文化交融,金陵文化也吸納了中原地區的主流文化,形成獨樹一幟的文化區域。
從地域上看,金陵文化本源具有明顯的江南文化和吳文化特征,吸納江南文化的細膩市井。
金陵文化主要包括六朝文化、明文化和民國文化,這三大塊歷史文化又可統屬于“都城文化”,主流的都城文化并不排斥其他文化。
如盛極一時的秦淮文化,不僅反映了紅粉文化、市井風情,而且還包含了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
自古“天下財富出于東南,而金陵為其會”金陵又是十朝都會,“衣冠文物盛于東南和都市大氣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透露出幾分儒雅之氣,豪杰之風,斯文秀美,亢朗沖融。”同時金陵作為天下文樞所在,文化底蘊深厚,所謂“菜傭酒保也有六朝煙水氣”。
“秦淮河畔”、“紅粉煙花之地”都是用來形容金陵的。
趙元龍將車停在了距離秦淮河不遠的高檔住宅小區停下。
這個住宅小區占地足有六千平方,小區建設的富麗堂皇,假山、噴泉、花園、小橋流水、亭臺水榭應有盡有。
據趙元龍介紹,這個這整個小區都是趙家所有,所住之人都是趙家直系和旁系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