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博無語,我們這才是第一次見面吧,見面加起來不超過一個小時,我憑什么信得過你,要是換個其他人,恐怕早就被人坑的墳頭草都三尺高了吧。
“農先生說笑了,我怎么能信不過農先生呢,只不過有些事情說著簡單,做著可不容易。”
趙博端起酒杯輕啄了一口子,對農勁蓀說道。
“事在人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趙先生,事到如今,我也不瞞著趙先生了,我在留學的時候,結識了逸仙先生,加入了逸仙先生的組織,也就是清政府說的革命黨,這樣趙先生能夠信任我了吧。”
農勁蓀為了獲得趙博的信任,直接公布了自己的身份,果然和趙博所知的一樣,農勁蓀是和孫逸仙一伙的。
“農先生不愧是進步之人,信念如此堅定,既然農先生如此開誠布公,那我再藏著掖著就有點是對農先生不敬了。”
“農先生是說如何推翻清政府,這件事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要推翻清政府只有做到兩點才能夠成功。”
趙博借勢開口說道,農勁蓀都這么坦誠了,自己也沒有什么不能說的了。
“哦?哪兩點?”
農勁蓀來了興致,把筷子放下,一副討教的樣子,這個樣子讓趙博想到了課堂上的小學生。
“第一是手中要有力量,就是要有一支武裝力量,不能夠依靠其他的軍閥、諸侯,只有自己擁有了武裝力量,才能夠掌握主動,而不被人利用。”
“第二就是開民智,讓民眾認識到什么是國家,什么是民族,知道為什么會被欺負,為什么會被列強侵略,讓他們知道國家的統治者應該是什么樣的,這樣就能夠一呼百應。”
趙博用最簡單的語言來告訴農勁蓀,這也是最好的辦法。
“武裝力量,這個我能夠理解,逸仙先生正在努力籌款,購買武器,組建自己的軍隊,不過第二點開民智,這我有點不動了,如今的進步青年也不少,他們很多都響應我們,這還需要注意嗎?”
農勁蓀說道,農勁蓀不理解趙博說的開民智,因為他可是接觸到不少有志青年,他們都是新式學堂的學生,接觸了外國思想,知道落后就要被挨打,這不是很好嗎?為什么趙博還需要說開民智。
“我說的開民智,是開華夏百姓的民智,華夏最多的不是農先生你知道的進步青年,而是那些農民,華夏是農耕國家,農民的數量最多,他們如果不支持的話,革命是很難成功的。”
“那些進步青年,聽聽他們的演講就行了,百無一用是書生,他們只能夠空談,沒有一點實際的思想,只會把其他國家的思想拿回來生搬硬套,從來都不從華夏自身來考慮,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特殊情況,不是隨便說說那么簡單的。”
趙博對農勁蓀說道,他理解農勁蓀想法,因為華夏早期的進步者都是資產階級,他們才有錢去接受教育,接觸先進的文化,而這類人是不會考慮到底層人民的感受,他們只會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拼搏,這也是***能夠成功的原因,***出身貧寒,知道華夏的基礎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