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折傳入凌霄寶殿之后,便已沒了聲息,就好像這樣一場大戰的結果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般,只是任由群臣在大殿上爭得面紅耳赤。
直到三天以后,圣旨才終于傳了出來,對于這一場大戰進行了蓋棺定論。
火焰山妖匪首牛魔王,不伏天恩,禍亂天下,本為死罪。但念其悔意至誠,可免一死,著其在火焰山中閉門思過,且不得再以平天大圣自居,也不得再聚眾鬧事。
楊戩剿匪有功,可抵先前大不敬之罪,千年天牢之苦可予免除,回灌江口閉門思過,不得擅自離開巴蜀,派往荊楚之地的官員需立刻召回,不得傳詔,不許擅自上天庭面圣。
東天、東海諸仙剿匪有大功,玉帝與王母共開寧天大會,為有功之士慶祝,屆時自有封賞。
當群臣見到這份精心炮制的圣旨之時,齊齊吃了一驚,接著很快就有人想明白了玉帝的意圖。
很明顯,玉帝這次是吃了啞巴虧,將這次叛亂輕描淡寫地揭過了,同時還赦免了楊戩,算是順了八卦道人的心意。
然而,玉帝不愧是玉帝,在圣旨的最后,他卻又將大多功勞歸在了東天和東海諸仙的頭上,似有重用之意,開的這個寧天大會,簡直與當年剿滅妖猴后的安天大會有異曲同工之妙,讓人生出些猝不及防的感覺。
三清圣人費了好大的力氣,才將西天徹底打壓下去,可卻又在無意中扶起了個東天,這樣一來,豈不是按下葫蘆浮起瓢?
而這種猜疑,在十日后的寧天大會之上更是到達了極致。
會場之上,玉帝對東來佛祖極盡親切,賞賜無數寶物,一如當年對本去佛祖一般,可他卻偏偏不提引東天入天庭,也算是沒有碰觸到三清圣人一系的最后底線。
可是,當他問及具體的戰功之時,更是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瞠目結舌的決定。
東天國師王菩薩之徒沙天爵,斬妖除魔數十,功勞甚大,被玉帝當眾收為義子,賜名張天爵。
這實在是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玉帝并無子嗣,唯一的親屬便是那個外甥楊戩,可此時多了一個義子,名義上便也算是太子了,這個身份,可實在是微妙得緊啊。
東天中出了一個太子,那么以后與天庭的關系無疑會更加緊密,其效果比起直接封官也差不了多少。可事實上,玉帝收個干兒子,卻又偏偏是皇家的私事,讓人根本無法反對。不得不說,這實在是一記高招。
當然,這一記高招更深層的原因,也許不為大多數人所知,只有那一臉慈愛的玉帝、神色復雜的張天爵、還有一臉淡然的國師王菩薩,才能夠看出玉帝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意。
事后,當結果傳到兜率宮的八卦道人耳中,連這位上古圣賢都忍不住嘆道:“舔犢之情,實乃人之天性,便是玉帝也無法免俗。帝王心術,鬼神莫測,我終究還是小看了他啊。”
而灌江口的楊戩得知此事之后,卻也只能重重嘆了口氣,捧起手中的酒壇,便與眾兄弟繼續對飲了起來。細細算來,這事實在是他一手促成的,又能怪得誰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