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整本西游記,豬八戒無疑是最有趣的一個人物,沒有之一,不接受反駁。
其實,在很早以前,提莫就在準備這一篇番外了,但是遲遲沒有動筆,就是因為這個人物實在是太特殊了,亮點和槽點一樣多如牛毛,讓人實在不知從何說起。
不過,現在已經到了天蓬元帥正式登場的時候,這一篇番外也不能不寫了,所以,這一篇番外里,咱們就好好盤點一下這個西游記里最有趣的人物。
首先,說兩句題外話,以前寫番外的時候,總有人說提莫是不是過度解讀了,其實那些細節只是吳承恩老爺子的無心之失罷了。而這一次,我就要先跟大家掰扯一下這個道理。
《西游記》全書82萬字,創作開始于1550年,成書于1582年,換句話說,這本書寫了32年,平均每年寫2.56萬字,每天72個字。
這樣寬松的創作環境,又沒有人催更,我相信這本書一定是經過了反復的推敲修改,所以才能夠成為名著的。就因為這樣,許多像我一樣的人才堅信那些細節一定是有什么深意,認為怎么解讀都不過分,才會反復推敲用意,才會有一個個背后的故事,我希望大家也能夠接受這個看法。
說回正題,說到豬八戒,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他的那四貪的性格:貪吃、貪懶、貪財、貪色,既然要說他,咱們就從這四種性格聊起吧。
首先,說說他這個貪吃。說實話,這一點上,提莫是愿意為他說上幾句公道話的。
所謂的貪吃,就是說吃得多,在陳家莊的時候,老豬曾經說過,他一頓飯要吃20個人的飯量,這樣看來,一個貪吃是跑不了的。
不過,在西游記第九十六回,老豬還說過,他一頓吃飽,能管三天,換句話說,他是屬駱駝的,有存儲能量的功能,一頓頂好幾頓。如果按照一天兩頓飯算的話,三天平均下來其實一頓也就是3.33個人的飯量,這個就不算太夸張了。
相比之下,沙僧一頓要吃8個人的飯量,而且只管一頓,所以其實沙僧比老豬能吃2.4倍。所以,以后大家說西游記里最貪吃的,請說沙僧,不要說老豬了。
車遲國那一段,猴哥三兄弟變成了三清,虎、鹿、羊三大仙求仙藥,然后三兄弟就撒尿給他當藥,我想這段情節大家都熟悉。
不過,有一個細節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猴哥撒尿尿了一花瓶,老豬尿了一砂盆,沙僧卻直接尿了半缸,僅從排泄物的數量判斷,應該也是沙僧比老豬的肚量大吧。
更重要的是,老豬不過吃了那區區3.33人的飯量,也就是三個大碗拉面加兩個雞蛋的量,卻特別能干活,高老莊那一回他親口說過,高家的錢就是他辛辛苦苦掙來的,所以高家才成了暴發戶,如果我是老板的話,應該會非常喜歡這樣的員工。
其次,咱們再說說這個貪懶。這一點上,我要繼續為老豬洗白一下。
豬八戒懶嗎?絕對是誤會。
電視劇西游記的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里唱的是,你挑著擔,我牽著馬,其實許多人都不明白這個歌的主角是誰,這里我要明確告訴大家,挑擔的是老豬,牽馬的是沙僧,電視劇里演的分工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