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發下的這一紙詔書,其實比他預想的還要重要,因為,就在第二天,這份詔書已經落在了本去佛祖的手中。
圣旨上明明白白地寫著,大唐除建,國內妖邪橫行,文竹、普仙、望海三位大菩薩身為太宗親封的守護菩薩,當擔負起責任,協助朝廷誅妖滅邪,教化民智。
而詔書的最后,更是隱晦地提及,如果西天佛門無法完成此重任,則是辜負了大唐的期望,更是辜負了大唐億萬百姓的期望,到時國家禮樂崩壞,則是西天佛門的責任。
不過,太宗曾刻意問起的這句威脅之言,卻并沒有引來佛祖的不滿,反倒是讓他大喜過望。所謂責任越大,權利也就越大,唐王如此看重西天,豈不是西天崛起的最好機會嗎?
于是,他一面傳下法旨,令三位大菩薩即刻趕往長安,全力配合朝廷誅滅妖邪,另一面則命智慧勝佛持此圣旨,與前部護法金吒一道前往天庭,面見玉帝。
這些日子以來,西天與玉帝多有消息往來,玉帝已經明確表示,西天作為三界中最強大的勢力之一,不應滿足于偏安一隅,而是應該在三界中發揮更多的作用,他也愿意為此提供一些支持,只是欠缺一個合適的契機罷了。
毫無疑問,此時中土唐王所下的這一道圣旨,正是最合適的一個契機,于是乎,他也是順水推舟,當即讓太白金星發下了一道圣旨,令本去佛祖加派人手前往中土輔助三位大菩薩,務必為大唐清剿妖邪。
而這一道圣旨,無疑便是為西天打開了一道最重要的大門,要知道,在此之前,西天除了三位大菩薩,任何神佛都不得隨意進入中土。
當然,事實上,這當然是不可能完全控制住的。別的不說,就說當年那河西村之事,就有不少神佛在中土住了下來,比如伏虎羅漢,甚至住了數十年之久,不過,這些都是上不得臺面的,就好像是后世的非法移民,就算在外國安了家,也必須事事小心,更不可能做出什么逾越之事,一面落下話柄。
而這一道圣旨的頒布,顯然就是放開了此方面的限制,以后諸神佛完全可以假借協助大唐誅邪的名義,在中土找個寺院住下來,行事也不必太過畏首畏尾了。
不過,玉帝雖然是三界之主,但道門在天庭的勢力不可小覷,所以這道圣旨中還強調了一點,就是這些人進入中土是協助三位大菩薩的。
言下之意也很清楚,作為輔助者,身份當然不能比三人高,否則未免有喧賓奪主之嫌,普通的羅漢、菩薩自然可以隨意進入,而那些地位更高的佛陀,怕是就不太方便了。
事實上,玉帝留下了這個含糊的界限,意圖也比較直接,是希望控制住西天的介入力度,同時觀察效果,如果真的發揮了制約東天與道門的功效,他也不介意釋放更多的權利,如果效果不佳,也便于加以控制。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本去佛祖手握兩道圣旨,簡直是意氣風發,當即傳令靈山普通菩薩三十人,羅漢二百人,揭諦、珈藍近千人,立刻收拾行裝前往中土,進駐各大佛門寺院之中,講經傳道,誅妖滅邪,全力增加西天的影響力。
自此開始,中土神佛勢力間的一番混戰,也終于完全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