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三易的說法很多,其中最普遍的是,一說為天地自然之易、伏羲之易、周文王之易;一說為天易、圣易、心易。
洪易所創的《易經》,則是與三易中的《周易》相似,也就是周文王的后天八卦之學說。
當然,李長風也不知道洪易的《易經》和周文王的《周易》有何不同,又有何相似之處。
不過,這些都無所謂了,只見他以指代筆,在虛空中開始書寫起三易來。
他首先寫的是三易中的《連山》,又被后人稱為《連山易》
“上七曰:數窮至剝而終吝;象曰:至剝而終,亦不知變也...”
洪易等人,看到李長風所寫開篇,心中不由松下一口氣來,因為李長風所寫與他們所知的《易經》明顯不同,并非洪易所著《易經》。
只不過很快,他們便被《連山易》的內容所吸引,心無旁騖的投入《連山易》中。
李長風見此,僅是微微一笑,并沒有說什么,他十指如飛,很快便將八萬言的《連山易》全部書寫出來,只見一個個文字懸浮在半空,宛如天地至理一般,連他這個剽竊書寫人都忍不住要沉迷于中。
不過,很快,他就止住了參悟的沖動,伸手一招,那八萬言的文字化作一書,《連山易》三字刻錄其上,代表著三易中的《連山易》在陽神世界出世。
眾人見李長風收起《連山易》,心頭止不住的可惜,他們覺得,眼前這本《連山易》似乎與洪易的《易經》更加玄妙,也更加成熟,當然二者雖然有些相似,卻并非相同。
李長風如果僅用《連山易》來說話,肯定不能代表洪易的《易經》早已被人寫出來過。
所以,李長風寫完《連山易》后,并沒有停留,轉而寫了另一本僅有四千三百言的《歸藏易》。
《歸藏易》完結,他依舊不做停留,一點點的將三易中的《周易》寫出,看的眾人目瞪口呆,便是洪易也一邊被《周易》中文字吸引的同時,一邊難免黯然起來。
因為,眼前的《周易》,近乎與他剛開始創作的《易經》一模一樣,不但里面的道理相似,便是內容也差不多。
不,準確來說,比他的《易經》更加成熟,更加玄妙,更加浩瀚,仿佛蘊含了天地,時空,萬物之道理。
很顯然,這是一部成熟的《易經》,而非自己僅草創了開頭的《易經》!
這讓他自己都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剽竊了古代圣賢的圣言文字!
“這怎么可能?”
謝文淵等人忍不住大驚道,眼中盡是不可思議之色。
如果說,之前的《連山易》、《歸藏易》二經,他們還能用巧合來解釋,但第三本《周易》,讓他們所有的解釋都沒了用武之地,只能傻傻的愣在那里,看著洪易和李長風手中的《周易》不知所措。
他們腦海中,不約而同的升起一個念頭:“莫非,洪易是個偽君子,剽竊了古代圣賢的《周易》,改頭換面成了《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