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蕭易正在修煉,忽然一個禁衛進來,躬身道:“陛下,大乾使者燕王前來拜訪!”
蕭易聞言,神色微微驚訝,旋即點頭道:“請燕王進來吧!”
片刻后,一身玄色蟒袍的燕王步入殿內,打量了蕭易一眼,眼中浮現一抹復雜神色,誰能想到當日的一個后輩竟然能在海外開國,成一位國主。
旋即,他收斂心緒,拱手行禮道:“見過大明國主!”
蕭易含笑道:“燕王客氣了,賜坐!”
“多謝國主!”
燕王坐下后,道:“這次本王奉皇兄之命前來,是為了解決魏國公大公子魏君彥之事。朝廷并無奪瀛州之意,只是魏君彥因私廢公,為了報其弟之仇,曲解圣意,落得這個下場是罪有應得。只是魏君彥所言之事,也并非全是胡言!出云國確實早已經答應了歸順了大乾,如今出云國太子逃至大乾,請求皇兄主持公道,朝堂諸公都很支持。國主也曾在邊關效力,皇兄很是欣賞,并不愿意為難。只是若此事不處置,大乾顏面無存,也難以安百官之心。”
蕭易心中念頭轉動,這魏君彥果然成了一枚棄子。這大乾皇帝老謀深算,只怕早就想好了計策,我且聽聽看。
旋即,他笑道:“若是如此,依燕王之意,蕭某還當如何,莫非還要歸還瀛州?”
燕王笑道:“國主安心,陛下乃仁德之主,絕無此心。只要大明去國號,改為州牧,表面稱臣,以服眾臣之心即可。大乾絕不派人干涉瀛州內政!”
蕭易心中冷笑,若去國號,他的龍氣立刻就散了,統治力度也會大幅下滑,每年能夠獲取的源力將不足三成。
而且,將來若是冥界入侵之事平定,大乾立刻就會以此名分為借口,奪取瀛州。
因此,他冷冷道:“瀛州之地乃是我師父打下,我坐享其成,自當盡心竭力,治理一方,以報師恩,豈有拱手相讓之理?”
隨即,燕王繼續勸解,曉以利害,又許諾可加封異姓王,但蕭易始終不曾退讓。
良久,燕王長嘆道:“罷了!本王也知道國主為難,不若這樣,大明國可保存國號,但須成為大乾屬國,稱臣納貢!而且,大明還要優待出云國王室,給出一郡之地作為封國。”
蕭易心中明白,只怕大乾一開始的底線就是如此。之前要自己去國號,乃是一種心理戰術,就好像那些貪婪商販,一開始就喊出一個天價,然后后退一大步,打一個五折,讓顧客覺得得了大便宜,就會動心購買。其實,五折的價格也是宰客。
粗略想來,大乾的條件已經夠寬松了,一個郡也不多,另外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稱臣,付出這些就能夠避免與大乾硬抗,貌似是值了。
但仔細一想,出云國王室便是一個隱患,本該找個借口徹底弄死,絕了出云王室血脈。豈能付出一郡養之?
而稱臣納貢更是愚蠢,一旦大乾成了大明的宗主國,豈不有了名正言順插手的理由?
而且,一旦如此,他的龍氣必定大幅衰減,大明氣運也會流入大乾,每年獲取的源力必定會大幅減少。
最為關鍵的是即便他稱臣納貢,大乾也不會把他當作自己人看,肯定會暗中打壓。
只要自己還是大明國主,大乾就會忌憚,所以,等冥界入侵之事解決,大乾必定會開始清算。
雖然這一天不知道什么時候才來,但自己豈能心懷僥幸?
既然大乾早晚都是敵人,何必曲意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