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講完了!”香川銘點了點頭,肯定的回答了宇智波秀明的問題。
“這故事有啥意思?”
“是沒啥意思,那我講第二個故事吧?”
“第二個故事不會也這么沒意思吧?”宇智波秀明疑問道。
“也差不多吧!”香川銘苦笑了一下,“反正菜沒上來,故事無聊的話,你就當解悶。”
“好吧。”宇智波秀明一臉無奈。
“第二個故事呢,是一個人在外地工作生活,每年只能回家一兩次,每次回家,都要從車站坐車離開。
這個人的父親呢,每次都要給他提前買好票,然后臨走的那天,也一直送到車站,看著這個人坐上車。
這還沒完,送上車之后,這個人的父親就會在車站外等著。
車站是這樣的,靠近道邊的四方形形狀,前門靠的是條主道,上車地點在車站的后院。車要是出發,需要從后院出來,繞著車站的側墻,開到車站前面的主道。”
說到這,香川銘伸手用筷子在桌子上畫了一個正方形示意是車站,正方形前面又畫了一條直線,示意是主道,指著正方形的中心示意其是上車地方。
筷子從正方形的中心向后,再繞著正方形的右半邊,劃到了正方形的前面。
“這就是車子出戰出發的線路。”香川銘看了宇智波秀明一眼。
宇智波秀明點了點頭。
香川銘又指著正方形的右前方的那個頂點道:“這個人的父親呢,就在這等著車子經過。”
宇智波秀明又點了點頭。
“這個人的父親眼神好用,每次都能記下這個人上車后坐車子左邊還是右邊,然后站在這或者這,多看一次自己的兒子!”
說著,香川銘又在右前方那個頂點外面又點了一下,同時又劃了一遍車子出站后,貼著正方形右半邊走過的路,進一步解釋道:“就是這條路的兩邊!這個人坐左邊,那這個人的父親就站在左邊這點上看;在右邊,就站在右邊看!”
“明白!”宇智波秀明聲音有些低。
“等到車子路過了,這個人的父親每次都要朝兒子揮揮,多看兒子一面!有時還是大聲叮囑兩句。
后來呢,這個人的父親去世了,去世前,這個人也沒來得及趕回家見最后一面。
父親去世前這個人的最后一次離家,父親因為身體不好就沒去車站送他,當時這個人不以為意,但是等到父親去世后,這個人才想到那次離家時,父親站在樓下的送別,竟然是這輩子父親最后一次送別!”
說到這里,香川銘聲音頓了頓,摸了摸后腦勺,平復了一下情緒,繼續道:“書上有句話:沒想到,那一別竟成永訣!后來想想,那個人也是這樣!”
說到這里,香川銘搖了搖頭,盯著桌子上畫完車站示意圖的筷子,不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