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們現在還不知道,這些知識以后會給他們帶來什么,但是至少現在,他們對于能認字,已經非常的高興了。
不得不說,現在能讓這些孩子來讀書的家庭,已經算得上是好家庭了。
這些家庭里,至少家中有一個哥哥,也就是一個成年的壯勞力。
否則以他們這個年紀,都要幫著家里干活了。
就在程處淵滔滔不絕的講課的時候,一個窈窕的身影從門口出現。
聽到程處淵講課的聲音,這個身影也放緩了腳步,偷偷的來到了最后面一排。
雖然她的動作很輕,但是還是吸引了程處淵的注意力,看著眼前這個熟悉的身影,程處淵忍不住露出了一個笑容。
這就是李世民的嫡長女,長樂公主李麗質。
看到自己被發現了,長樂公主朝著程處淵吐了吐舌頭,也不說話,就坐在一個小板凳上。
程處淵也沒有管她,他要把今天的課程講完。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這句話的意思是,曾經孟子的母親,曾經三次搬家,就是為了讓孟子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
“而當時是小孩子的孟子,卻不好好學習,孟母便剪斷了織布機上的布匹。”
“要知道,一匹布想要賣出錢,必須要一整匹才能賣出價格,只有一半是沒有人收的。”
“所以孟母就用這種方法,來教育孟子,學習不能半途而廢。”
“而下一處,竇燕山......”
程處淵重新進入了講課的節奏,他并不像是這個年代的先生一樣,只教會你怎么讀怎么寫,卻不教是什么意思。
這種填鴨式的教育,并不是后世的鍋,而是在這個年代,已經有了。
這個年代的教書先生,是從來不會教育弟子每一句話怎么解釋,只需要教會你朗讀和背誦就可以了。
其他的,恐怕他們也不懂...
因為他們的先生,也沒有教!
長樂公主便坐在最后一排,靜靜的聽著程處淵講述每一句的意思。
這《三字經》她也沒有學過,甚至沒有聽說過,所以聽的也是津津有味兒。
“太上皇,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傳至今,**載。貞觀年,國始興。”
“這一句的意思,其實大家都應該明白。”
“我們大唐的太上皇,從太原發起起義,平息了隋末以來的戰亂,創造了我大唐的國基。”
“而**年之后,傳到了如今陛下的手中,貞觀年間,大唐開始慢慢興盛。”
這一句是程處淵改動最多的地方,里面無論是“唐高祖”,還是后面的“二十傳,三百載”都不能用。
前者因為李淵還沒死,這個時候給李淵用廟號,豈不是找死?
后面那句更是如此,大唐才傳到第二代,如果程處淵不改動,這不是詛咒大唐只能傳二十代,只有三百年的國祚嗎?
那更是找死!
所以,程處淵想了很久,才改動好了這一句。
至于從李世民之后的那些歷史,已經全被程處淵給刪掉了。
“好了,今天的學習就先到這里,你們先生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