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柱子一路沒說話,但是依舊保持了自己的禮節。
對于程處淵教的這一點,柱子一直都沒有忘記,時時刻刻牢記在心。
“不必了,既然程先生在授課,我們就在外面等一等。”
“麻煩你了,柱子。”
方玄笑著道了謝,柱子也再次行禮,告別了秦先生和方玄他們。
等到柱子走了之后,兩個人再次相視一眼,情不自禁的笑了。
“玄齡啊玄齡,沒想到有一天,我們被一個小孩子給教訓了啊。”
“偏偏他說的話,朕還覺得是有那么幾分道理。”
秦先生...不,李世民終于不再隱藏自己的身份。
沒錯,如果現在程處淵就在這里,他肯定就一眼認出了李世民的身份。
還有他旁邊這個人,就是當朝的丞相,房玄齡。
“陛下說的對,臣其實也是這么想的。”
“只不過臣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程處淵這孩子,竟然做到了這種地步。”
想起柱子在他們面前的一言一行,房玄齡忍不住有些感慨。
“是啊,大唐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尚未解決溫飽問題,但是在這開陽村,孩子卻可以讀書,甚至在程處淵這小子的幫助下,已經解決過冬冷的問題了。”
“恐怕這開陽村,比起周圍其他的村子來說,都算是好的了吧?”
李世民將馬拴在了門口的樹上,跟房玄齡兩個人一起走到了門里。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一走進門口,不遠處的學堂里便傳來了郎朗的讀書聲。
從聲音來判斷,這些應該都是一些小孩子,應該還在啟蒙的階段。
他們讀的書,就是李世民從長樂公主手里拿來的《三字經》。
這本書,房玄齡同樣也讀了,一致的稱贊這本書。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這句話說的好啊...”
“讀書真的是一個好事,如果天底下人人都能讀得起書,那是怎樣的一番盛世啊。”
這句話似是給了李世民很多的感慨,這些年來,他懂了更多的東西。
出身世家門閥,那時候的李世民,根本不知道百姓的難處。
但是自從當上了皇帝之后,李世民這才發現,他的一言一行不僅僅關系著自己,甚至關系著天下黎民百姓。
而他思考事情的角度,也從自己,變成了天下人。
“陛下切勿想的太多,陛下與滿朝文武現在做的事情,不都是在打造一個盛世嗎?”
“即使我們這一代做不到,還有太子;若是太子也有難處,那還有陛下的子子孫孫。”
“漢朝也是經歷了文景之治,才有了漢武時期的強盛。”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當年匈奴唱的哀歌,我大唐自然可以讓突厥人再唱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