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人們對于別人的提議非常感興趣,或者說是非常有誘惑力。
“陛下莫要生氣,容許我把話說完。”程處淵笑著說道。
“你說,如果你說不出理由來,哪怕不看程知節的面子,朕也要罰你!”
李世民平緩了一下呼吸,壓制住內心的那股...沖動,打算再給程處淵一次機會。
“其實我的這個辦法,并不是陛下想的那樣。”
“陛下之所以會出現在作者名上,是因為這本書寫的時候,陛下給了很大的支持。”
“甚至里面很多字詞的使用,都是陛下斧正過的。”
“所以,這本書的作者一欄中,寫上陛下的名字,自無不可。”
程處淵說的十分認真,絲毫沒有感覺有什么不對的地方。
這種堅定的神色,甚至讓李世民都產生了懷疑。
“朕...斧正過?”李世民有些疑惑。
“陛下自然斧正過,當然并不是陛下親自斧正的,而是另有隱情。”程處淵說道。
“不是親自斧正的?”
李世民眼皮跳了跳,他生怕程處淵下一句再說出點什么驚人的話。
因為剛才程處淵的提議,真的足夠驚人了。
他李世民可不想被后世記載,搶奪臣子的榮譽,加在自己的身上。
“是的,陛下可否記得,曾經陛下將一本《史記》贈與家父?”程處淵嘴角揚起。
“《史記》嗎?的確有這件事,我記得。”
李世民點了點頭,這次程處淵并沒有胡說,的確是確有其事。
當初李世民剛剛登基的時候,因為在朝堂上,程咬金說錯了一個歷史典故,讓人感覺有些啼笑皆非。
所以那個時候李世民也是抱著開玩笑的態度,隨手給了程咬金一本《史記》,說是讓程咬金回去好好讀一讀歷史。
只不過這件事已經過去三年了,要不是程處淵提起,李世民都快忘了。
“陛下是否還記得,那本《史記》上還有陛下親筆的標注,是當初陛下在《史記》的時候,留下的感悟?”程處淵繼續問道。
“的確如此,當初朕也正在重讀《史記》,有了些感悟,便寫在了上面。”
李世民點了點頭,這件事他還是記得的。
“其實陛下不知道的是,當初我在寫《三字經》的時候,需要翻閱一些歷史典籍。”
“里面很多典故,比如說‘子不學,斷機杼’這些,都是從典籍中看到的。”
“而陛下的那本《史記》,對我來說真的受益良多,所以才有了現在的這本《三字經》!”
一直到現在,程處淵終于把實情的來龍去脈給說清楚了。
說了這么多東西,程處淵感覺自己的口有點干。
“原...原來如此,沒想到你這本《三字經》,是這么寫出來的。”
當說這句話的時候,李世民也忍不住老臉一紅,他都沒想到,怎么自己就承認了呢?
這不是...
“沒錯,所以我才想將陛下的名字寫在作者這一欄中,而且要放在第一個上!”
“如果沒有陛下《史記》上的標注,恐怕就沒有現在的《三字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