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數之極,是單數中最大的數,最高數,諧音“久”,有永恒之意,被歷代皇帝所尊崇。
《史記》有云:“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洲。”“九鼎”“九洲”更成為家國天下權力的象征。
所以在民間,九字寓意深遠,往往做什么事情都以九字為例,向九靠齊。
鯉魚,牛肉,雞肉,山豬臘肉,兔肉,羊肉,鴨肉,以及鵝肉,這是九道硬菜。
白菜,芹菜,粉條,蘿卜……這是九道軟菜,與硬菜相對應。
十八種食材,每一種食材都有自己背后代表的寓意,并非是簡簡單單,隨隨便便的選擇。
比如魚,諧音“余”,象征著年年有余,代表著華國普通人民對新來年的辛勤祝愿,希望能在來年得到更好的收入。
并且,魚的種類不同,含義也同樣不同,吃鯉魚,寓“得利有余”;吃鰱魚,寓“連年有余”;吃鱖魚,寓“富貴有余”。
上千年的古老傳統流傳至今,都有著與其相對應的文化和流程。
一晃,時間已經來到晚上,
天邊,依稀可以感覺到光的暗淡,紛紛揚揚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傍晚,大雪非旦沒有減輕,反而更加磅礴。
雪越下越大,光憑肉眼去看,只能看見兩三米遠距離。
與此同時,讓人感到詫異的是,在這茫茫雪天,濃烈的霧氣竟然從山的另一頭浮現,然后逐漸蔓延開來,慢慢的籠罩整個山頭。
沒過一小會兒,
整個山脈,就被濃厚的山霧和肆虐的大雪所覆蓋!
客廳里,桌子上已經擺好了菜,但是,仔細一瞧,圈圈角角處還略有縫隙,差著幾道菜。
許淮在廚房不停的忙碌著,手里拿著的菜刀不斷揮舞,在空中留下一道道殘影。
一會的功夫,青椒就被切得整整齊齊。
“就剩最后一道了!紅燒鯉魚!”
大年夜時,菜肴的上桌子也講究順序,因為魚的寓意,年年有余,“余”字代表剩下,同時也代表最后,所以魚的處理往往會被擱在最后。
熟練的起鍋,
添火,
接著加油,
等到將油燒熟,四處飛濺的時候,許淮伸手從旁邊的桶里撈出一條,處理干凈足足有著四斤重的大鯉魚,扔進鍋中。
一頓煎翻煮炒后,魚的香味就從鍋里蔓延出來。
接著,加水過鍋,加上鍋蓋。
半響,
便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