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玉擅殺藩王之子,觸犯國法,請太上皇明鑒。”
三位大臣,一邊跪著,一邊高呼。
但是上清宮的大門始終緊閉著。
太上皇說得好,要逼宮你們就風風火火大軍包圍來逼宮,下跪哀求,別來這一套。
但是對于皇帝這一方來說,逼宮也是要講程序的啊,大家都想要占領道德制高點的啊。
就這樣,三位大臣在上清宮之外,跪了整整一夜。
也高呼哀求了一夜,請太上皇明鑒,把敖玉交出來。
但是上清宮大門始終緊閉,太上皇毫不理會。
…………………………
這一出戲是演給誰看的?當然是給京城百姓看的啊,不是我們不尊重太上皇啊,我們跪在外面苦苦哀求,是太上皇無動于衷,包庇罪犯敖玉啊。
這個時候,月旦評掌握的輿論勢力也開始發動。
沈浪擅殺藩王之子,只怕會逼反鎮海王,給大周帶來大禍,實在是罪大惡極。
而且鎮海王付出了幾百萬兩銀子,鎮海王世子史廣在臨死之前,還打贏捐獻給浪州三百萬兩銀子,簡直是功在千秋啊。
敖玉殺了史廣,這是置浪州百萬災民于不顧,是帝國的罪人,萬民的罪人。
而太上皇在這個時候包庇罪犯沈浪,實在是不智,完全置帝國利益于不顧。
在月旦評和文官勢力的影響下,整個朝堂都是一個聲音。
大朝會上,肅親王慷慨陳詞,為了帝國利益,為了萬民利益,一定要抓捕敖玉。
就算是太上皇,也要識得大體。
宰相林弓,御史中丞上諫言,內閣宰相和御史臺,全部去上清宮外,跪請太上皇明鑒。
皇帝在朝堂上含淚,道:“不可如此,不可如此,你們這不是逼迫太上皇嗎?這不是陷朕于不忠不孝嗎?”
皇帝當堂拒絕了朝臣們的建議,不忍逼迫太上皇。
結果,御史臺的御史們不服從皇命,私自跑到上清宮面前跪拜。
幾十名御史,上百名年輕官員,跪在上清宮外面,扣頭道:“太上皇啊,敖玉擅殺藩王之子,禍亂朝綱,觸犯國法,請太上皇明鑒啊。”
幾百個官員,不斷磕頭出血,場面凄慘無比。
接下來,來上清宮外跪拜叩首的官員越來越多。
最后,文武百官都來了,整整上千人。
但是上清宮的大門依舊緊閉,紋絲不動,太上皇就仿佛沒有聽到一般。
接下來,在京的舉人們,國子監的學生們,還有京城的勛貴們也紛紛跪在上清宮之外。
每一個人都嚎啕大哭,無數人磕頭出血。
“太上皇,請您可憐可憐浪州的災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