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有人知道圣廟所在,無數人窮極一生,都找不到圣廟。
圣廟虛無縹緲,但是有真實存在。
于是,永啟皇帝下旨太子去祭祀圣廟。
這道旨意下達的時候,引發了軒然大波,因為確實太荒謬了。
誰都知道圣廟根本就找不到,一生一世都找不到。
但太子領旨了,帶著少數人出發,去尋找圣廟。
結果……太子找到了,而且真的祭祀了圣廟。
而且還帶來了兩個孩子。
一時間,太子的聲望到達了巔峰。
圣廟對于大夏帝國,對于東方世界來說,完全是崇高無上的。
去過圣廟,就意味著是天命之主,就能創下萬世基業。
也就是那個時候,永啟皇帝對太子的妒忌之心到了極致,加上大贏帝國密探的瘋狂離間,父子關系到達了冰點。
然后,大贏帝國黑龍臺公孫羊等人策劃的太子弒父案爆發。
永啟皇帝下旨,去捉拿太子,誅殺太子班底,誅殺太子軍隊。
太子沒有束手就擒,在一群臣子和軍隊的保護下,離開了京城,前往了東京。
皇帝下旨,大軍前往東京平叛。
于是大夏帝國的內戰爆發,天大的慘劇發生了。
最終,太子兵敗自殺。
…………
天恩太子死了之后,永啟皇帝也仿佛變了一個人,不復之前的慵懶,變得勤政起來,勵精圖治,仿佛想要挽回自己的名聲,所以大傷元氣的大夏帝國終于止住了頹勢。
所以這位永啟皇帝,在內戰之前算是一個浮華之君,但是內戰之后,變成了一個有為君主。
而歸根結底,他并不像是天衍皇帝這樣的虛偽狠毒之人。
他是有天真和率性的一面的,只不過因為妒忌,加上奸臣的慫恿,才走上了這條慘烈之路。
而且平叛太子的時候,他旨意也很清楚,活捉太子,絕對不殺。
但天恩太子卻選擇了自殺。
說是太子兵敗,但事實上大戰的最后關頭,忠誠于太子的還有幾十萬大軍,東京城依舊在太子手中。
太子臨死之前上書,說他從來都沒有想過謀反。
一年內戰,大夏帝國已經民不聊生,軍隊傷亡過百萬,民眾傷亡過千萬,父子相殘,天下慘劇。
所以父皇也不需要來剿滅我,我自己了斷吧。
然后,太子自殺。
這一場驚人的內戰,戛然而止。
太子的這一份奏折,在當時對皇帝沖擊還不大。但是等到永啟皇帝年邁之后,這份奏折每一次看,對他的震撼就激烈,對于有些事情他就看得越清楚。
那一年內戰,太子一直都是防守,不斷上書自辯,一直以來他都是在自保。
永啟這邊討伐檄文越來越激烈,把太子寫得越來越不堪。但太子那邊,卻從未發表什么對皇帝不敬的檄文。
皇帝越來越內疚,越來越痛苦。
先后下了三個罪己詔,并且恢復了太子的名譽,赦免了太子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