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
“神君,遍走整個漆云國,看了數十萬人口,都是沒有。”
三仙山下漆云城。
一行人到達幾番搜尋之后。
“一個都沒有嗎?”王方平道。
這樣的話前些時日猜測基本就證實了,有修行資質者多半有氣數,而有氣數周遭又有仙山,自然有緣法能入其中,似野里都統那等法師一類,無疑是此類中人淘汰下來者。
龍九道:“是的,神君,一個都沒有。”
“不過我在城中得了些傳聞。”
“此地山上三仙觀有每隔五年年定期收道童的規矩,每到這個時候家中有適齡兒童的,上到王公貴族、下到尋常百姓,都會將兒童帶到三仙山下供其選拔,每每有個別得中者各家無不歡天喜地的送上去,這個家族的命運往往也因此發生改變。”
“此外聽聞許多人家被選上山的道童中有出過三仙山上各小山山神的。”
王方平若有所思。
龍九的意思是說三仙山有選拔弟子門人之法,漆云國有修仙之姿者多半被每五年年一次的道童選拔帶上山了,而能敕封山神說明哪怕不能成仙者在此山之上亦有出路,說不定就是如老君觀觀主那樣累積功德,只等功德足夠下一世再被引渡入門成仙,如此能選仙、育仙、成仙,三仙山不愧是鎮元大仙地仙法脈,極有正道仙門之氣象。
再望向漆云城后那座大山。
整座山脈比之現在的啟陰山還要有氣象的多,最高的山峰橫地而起起碼兩千丈、六千多米往上,山勢綿延極寬極廣浩大無比,在很遠之處就可見這片山脈如墻般橫在大地之上。
更玄妙之處在于此山與人一種無比和諧、近乎完美之感。
又以神位觀法。
王方平立時見得三仙山之氣柱不僅粗大異常更呈現青金之色,青色中已占了絕大部分形成一片浩瀚幾將金色徹底淹沒,而此“氣柱”大部分化出三股落在三道青色“氣柱”上并與之一體。
此相乃是三仙山的山體本身已經快要成就天仙道果,氣象之宏大簡直不可思議,遠非他此時才六階水準之啟陰山可比,而使此山成就此相者無疑就是那三位地仙法脈的真仙,是以三仙山的“氣柱”自然往三仙加持融匯而去。
有此“氣柱”加持則三仙權柄自得,略不及山君,但較之尋常山神權柄還重的太多,能憑權柄加持已能山不隕而仙不滅,能敕封山神也是理所當然。
地仙法脈的祖師號稱與天同壽、與世同君。
三仙山已可見一斑。
這時,略微一觀后王方平正待收回目光。
卻恍然紫青光色一閃。
頓時明了。
這座三仙山與啟陰山一般同有來自天庭玉皇大天尊限制性的加封,卻是與啟陰山極似,不過加封上另一道代表鎮元道君的紫青之光的面子顯然沒有老君來的大。
三仙山加封權柄為山外五十里。
“龍九,拿我的門刺,去此山門拜山。”
“是,神君。”龍九身上一枚貝殼中一掏,拿出一枚早準備好的竹制門刺。
門刺上方以金屬鑲印四個篆字“啟陰山君”,往下便是一副頗具啟陰山神韻的小圖,圖中老君峰、青牛峰太清仙意隱然,玉皇頂上皇天浩大,群山連綿下圓水府底接幽冥,數筆刻畫之間已將啟陰底蘊呈現。
稍后龍九拿著門刺回轉,道:“神君,此山有些不對。”
“山門竟無守山門人。”
“整個山岳本身重量好像幾乎都被借出去了。”
蛟王劍眉微動,道:“龍九你是說山中三位仙真此時在與人斗法?”
兩人說話間,急步山門前。
王方平略微體察。
三仙山之重量果是大半被借出。
他身為山君對此移山借力的神通再熟悉不過。
這種情形三位仙君的確是在與人斗法,而且還非是在山外與人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