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先天外竅可真是奇妙啊。”啟陰山中。
王方平將心神落將在先天外竅中,品味著外竅內外的玄妙,心下忍不住感嘆:“相較于心頭白虎山君本身,外竅或者外竅中更本質的東西,才是我一切神通、道行、法力的核心。”
這時他手中還捧著一卷帛書,書上的開頭處三個大字《道德經》。
《道德經》這本書他穿越前就再熟悉不過,但那時只是熟悉、熟讀,此時自前些時日洞察到了先天外竅的存在,合著先天外竅進行比對才算是真正有了領悟,而先天外竅存在的奇妙之處就在于,外接先天之無而內接后天之有,內觀之境落于此處則先天、后天皆在神意所照之內。
短短幾日之間。
他所得極為巨大。
《道德經》云:“無為天地之母,有為天地之始。”
就這這外竅所見。
外界之先天虛無就是道德經中得無,無之中地、水、火風乃至時間、空間等什么都是不存在,就是虛無一片,但這虛無卻是天地乃至萬事萬物的真正根源,看似虛無實則內蘊無限終極之變量,充滿著無限的可能,要是能真切把握這虛無,全知全能絕非妄想,開天辟地也猶若等閑。
當然這等好事他也只能想想,更多的只存在于理論之中。
他此時可是差之甚遠,能借先天外竅自虛無中轉化先天元氣就已經是極為了不得之事了,而按照這個世界的修行體系,沒有特殊跟腳的仙人縱是踏足金仙也休想接觸此等玄妙。
再由外轉內。
外界是無,內里是有。
先天虛無被破開或者自然化開就生出了有,種種概念、規則、物質、元氣變量自然生出。
他這里卻是憑了先天外竅或者說此竅中更本質的一點靈光扎根先天,不住將虛無破開化為無窮先天元氣,而若說先天虛無乃全能之終極變量,被破開化生出的先天元氣就是萬有之變量。
無中生有。
有了概念就有了方向、屬性。
方向和屬性是由破開此虛無的力量所決定,落在王方平身上自然是和他心頭白虎山君相關了,這些先天元氣幾乎可以轉化生成白虎山君神通、道行、領域相關的所有物事,可以說已然掌的部分造化玄妙。
用于自身其他且不言,最直觀的他的先天元氣,又有了一處新的著落。
過往他之先天元氣多半是發往啟陰山供給山君一道修持,又或分化部分給蛟王等人,串起神君一道,然后還可給心頭白虎自身發育,只是不及前兩者大循環之劃算。
而今完全還可以拿來復制造就“竅穴養兵”神通中的任何仙寶,所造仙寶能提供“氣柱”支撐白虎山君神體之余,更能直接加強穩固白虎神體,使“竅穴養兵”的神通更加強大。
王方平得“竅穴養兵”神通時見得體內小竅十二萬九千六百之多,心想怕是將整個西游世界低品仙寶拿來都未必能將之填滿,這時看來問題解決之道就在著落這里了。
只要心頭白虎道行足夠高,先天竅穴能獲取更加海量的先天元氣,填滿所有竅穴也只是時間的長短問題而已,外來其他仙寶更重要的價值在于提供不同的大道法度。
最后介于內外有無之間的先天外竅本身。
這時他已經可以很清楚得見這才是心頭白虎山君乃至他一切道行、神通、法力的根本所在。
對于本世界的修行體系。
他也在這居高俯瞰之下感覺更加的清楚明了。
先天外竅是什么?
實質卻非外竅本身,而是扎根先天破開虛無的那縷神意靈光,卻是不知何等原因,自己在穿越過程中靈魂深處更本質的真靈將之融入了其中,生生將真靈本質拔升到了極高的地步。
這被拔高的真靈自更高層面反照下來著于靈魂、元神就是心頭的白虎。
反過來。
心頭白虎山君的不斷成長,也會向上支撐真靈的不斷壯大,只是受限于階位、道行、法力,穿越后真靈是壯大了不少,卻未出現過真正的質變。
王方平揣測要質變起碼得他道行圓滿成就天仙才可。
事實上他接觸的仙人已經不少,斬殺地仙法脈仙真將其元氣散盡,也拿捏過仙人的真靈,東海一戰神君體系下亦有了神瘟散人這等仙人可作參考,已然能直觀比較仙凡之不同,而這不同的最大根本是落在這真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