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東西就是這樣,你越敬畏,它就越囂張,這中林縣的毒蛇,儼然是把這塊地當作大本營了。
秦飛沒有去蛇王廟一探究竟,因為沒有必要,這附近的樹木上都是蛇,夠秦飛抓的了。
但抓蛇可是個技術活,一個不好,被劇毒之蛇咬傷,以這個時代的醫療水平,九死一生。
所以小朋友們千萬不要模仿。
考慮到系統任務沒指明要活蛇死蛇,秦飛去撅了根竹桿子,他力氣大,揮起來噼里啪啦作響。
瞄準樹枝上的那些毒蛇,噼啪幾桿子打去。
毒蛇如雨水般落下,鋪了一地,大約二十幾條。
毒蛇們摔得頭暈目眩,還沒清醒,秦飛又是一陣狂風暴雨的鞭打,不少毒蛇都被拍成了肉泥,卻依然在蠕動,實在瘆人。
秦飛忽然想到一個新聞,說有個人捕蛇,一刀把蛇頭剁了下來,本以為蛇死了,不料那蛇頭突然彈起來,還能把人給咬了。
所以秦飛依舊不敢靠近,用竹竿將蛇的尸體堆在一起,詢問道:“系統,任務完成得如何?”
“金環蛇1,銀環蛇0,眼鏡蛇0,錦蛇0,水蛇1。”
秦飛也不認識什么蛇種,完全亂打,所以只命中了兩個目標。
好在蛇多,秦飛如法炮制,打了四五棵樹的蛇,系統方才提示道:“恭喜宿主完成任務,獲得太史五蛇羹烹飪技巧。”
秦飛消化著系統灌輸的知識,原來,太史五蛇羹之所以叫這名字,是有歷史根據的。
晚清的南粵,有個翰林學士名叫江孔殷。因參加清朝最后一屆科舉,中殿試二甲進士,進翰林院,修天文歷法,故被稱為“江太史”。
辛亥革命后,江太史退出政壇改為從商,定居南粵,喜歡在府里研究蛇羹招待朋友。
那些朋友也真敢嘗試,不愧是連閩州人都吃的南粵人。
而且吃過蛇羹后,朋友們無不拍案叫絕,一傳十,十傳百,又因蛇羹里至少有五種毒蛇,故稱這道菜為太史五蛇羹。
蛇羹之中,除了毒蛇是主料,一般還會加入鮑魚、鮮筍、木耳、香菇、雞肉為輔料,味道鮮美絕倫。
除了美味,太史五蛇羹還具有活血補氣、祛風除濕等等保健功效。
這會兒,秦飛已經消化完了烹飪技巧,對于毒蛇的處理也得心應手了。
先前的毒蛇都被打爛了,品相不好,秦飛重新去抓。
看準一條大水蛇,以迅雷之勢,逮住尾巴,一抖,捋直,脊骨盡斷,這蛇就沒力氣咬人了,當然,還是要避開其口部。
觸感涼涼的,很詭異,秦飛連忙將蛇放入口袋。
如此這般,秦飛熟練捕獲了五六只品相完好的大蛇。
接下來開始烹制了,秦飛也無需挖灶埋鍋,選了塊平坦的地方,讓系統把小吃店搬了過來。
異界小吃店的兩層小樓就這么平地生了起來,佇立在荒野,與蛇王廟遙遙相望。
地藏菩薩說過,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蛇患不除,小吃店不搬。”秦飛借鑒了一句,覺得逼格滿滿,開始動手殺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