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呢,也許是打算賣給一些教育集團?至少以后中小學生用這個‘有用APP’查詩詞是挺好用的。”
“可問題是,用千度也能查,而且是免費的;課本和教輔書上面,也都有這些詩詞的解釋。”
“話不能這么說。千度查出來的內容太亂了,很難甄別。至于課本和輔導書上的內容,顯然沒我們這個全面。我覺得吧,有用APP初期恐怕是純燒錢,沒幾個人會付費。但是等上面的內容越來越多,付費的人肯定就多起來了。”
“照我們現在這個速度,我高度懷疑十年后能盈利嗎……”
這些學生們對于“有用APP”也是各有各的看法,很多人根本就不看好它能成功,只是因為騰達給補貼,所以才利用課余時間不停創作、豐富上面的內容。
甚至很多人做好了騰達隨時可能放棄這個項目的準備,有一種“能賺多久就賺多久”的心態。
有一名學生疑惑道:“哎,我一直有個問題。‘同義詩句’、‘反義詩句’、‘同韻詩句’等等功能,好像并沒有在‘有用APP’上面顯示出來,那做這一項到底有什么用?”
所謂的“同義詩句”、“反義詩句”、“同韻詩句”,其實就是在一些意思相近、意思相反、韻律相似的詩句或者詩詞之間,建立聯系。
每錄入一首詩的時候,都可以自由添加它的同義詩句、反義詩句、同韻詩句等內容,在不同的詩詞或詩句之間建立聯系。
這些內容也是會計入工作量中的,而且權重不低。整理完一首詩之后,可以到網上去搜一下、甄別一番,然后把相關詩句填入后臺。
只不過奇怪的是,這種聯系卻并不會在“有用APP”中顯示出來,這讓大家稍顯疑惑。
“搞不懂,明明做了這個功能,卻不展示出來,這不是浪費嗎?”
“誰知道呢,也許是這個功能的前臺顯示還在開發中?先在后臺做好,等前臺功能完成后直接顯示就可以了?”
“也許吧。”
學生們也都沒太在意,繼續埋頭在后臺上創作。
……
鷗圖科技。
余平安剛到,就被常友給了會客室里面。
“稍等啊。”
常友離開片刻之后,拿著一臺OTTO手機過來了。
“正好今天你來對接有用APP數據庫的一些工作,來都來了,順便感受一下AEEIS智能助手第一個版本的功能如何。”
“我們的研究人員這段時間做它做得有點上頭,這時候需要一個完全的局外人站在比較客觀的角度給點意見。”
常友說著,把手機遞給余平安。
余平安今天本來是要跟常友這邊對接工作的,因為有用APP的數據會直接跟AEEIS的智能數據庫掛鉤,這里面有很多設計細節需要他們兩個負責人碰一下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