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冷面口味的不同,可能就是差在這些細節方面了。
很快,張亞輝的烤冷面也做好了,也請眾人品嘗。
齊妍兩種烤冷面都嘗了,確實能夠品嘗出來,張亞輝的烤冷面更好吃一些。
人的舌頭是不會騙人的。
之前有一位創業者說過一段神論。有人批評他開的餐飲品牌不好吃,他怒斥道:那是因為你的味蕾還沒有打開,只吃過媽媽的味道,所以你分辨不出來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
這段神論也被傳為笑談。
當然,人和人品嘗美食的能力是有差距的,否則美食評論家這種工作就人人可做了。
但要說“味蕾沒有打開所以覺得好吃的東西難吃”,那就純粹是胡說八道了。
真正好吃的東西只要入口,誰都能嘗出來它好吃。
反過來,如果普通人都覺得它難吃,那它往往是真的難吃。
大廚并沒有強行說自己的烤冷面好吃,而是甘拜下風,認真地詢問張亞輝制作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問題。
張亞輝也認真回答,但很多時候他的做法全憑感覺,沒辦法說得很清楚。
大廚認真聽著,感慨道:“原來如此……看來是我的問題,我把烤冷面看得太簡單了,從沒想過這么簡單的小吃也有這么多的細節和門道……”
齊妍突然明白,為什么正兒八經的酒店大廚做烤冷面不如小吃攤主了。
一方面是因為技巧,另一方面是因為態度!
如果是其他的菜式,大廚做起來絕對能秒張亞輝幾條街,因為這些菜式都有菜譜,大廚也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不可能輸給野路子。
但小吃則不同,小吃沒有一個明確的菜譜,各種飯店的廚師也不會專門去研究怎么做煎餅或者烤冷面,所以就算是酒店大廚,跟小吃攤主的起點也是差不多的。
而這位大廚之前顯然是不太看得起烤冷面這種食物的,所以也沒有下很大的功夫去鉆研,單純只是覺得自己隨便做一下,肯定也比地攤做出來的好吃。
結果卻并沒有跟路邊攤的烤冷面拉開明顯的差距。
當然,就算他認真鉆研,也不見得能鉆研出來。
全國有那么多城市,每個城市都有無數的地攤,這么多的攤主試來試去,才試出這么幾種比較好吃的烤冷面做法。讓大廚自己去摸索,這得摸索到什么時候去?
技巧和態度兩方面的原因,讓大廚也玩不轉烤冷面。
正是因為冷面姑娘的烤冷面在口味上跟一般地攤的烤冷面沒有拉開明顯的差距,賣的價格又比較高,所以顧客才會覺得自己繳了智商稅,覺得冷面姑娘的烤冷面不夠好吃。
齊妍不由得感慨,果然術業有專攻,小吃這種事情還是得請專業的人來做。
同樣都是廚師,做常規菜式好不好吃是一碼事,做小吃好不好吃就又是另一碼事了。
齊妍突然意識到,這不正是裴總要傳達的意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