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七嘴八舌,意見根本無法統一。
因為逆風物流經過這么長時間的發展,跟這些傳統快遞公司實際上并不是絕對的競爭關系,而是合作與競爭的雙重關系。
在很多地區,盛運快遞的快遞員已經習慣了把快件往逆風驛站一扔拍拍屁股就走,送件效率由此上升了許多倍,不少網點為了節省成本已經進行過人員調整,裁撤掉了一些不需要的快遞人員。
如果貿然封殺逆風物流,那么這些快件要么直接送貨上門,要么找到大量新的代收點。
前者在人員不足的情況下顯然不現實,而后者也不是在短期內能夠完成的。
眼見眾人討論得差不多了,聶云盛輕輕敲了敲桌子。
“好了,我來說兩句吧。”
“逆風物流開始做自己的快遞業務,這在我們的預料之中,沒什么可大驚小怪的。”
“當然,作為潛在的競爭對手,逆風物流是一種新模式,不可不防。”
“但要說立刻封殺,顯然是有些反應過度了。就算要封殺,也得是我們找到一種對逆風驛站的替代方案之后,才能撕破臉。”
“看來我們之前一直在籌劃的解決‘最后一公里’的方案,得抓緊時間推行了。”
“尤其是逆風驛站覆蓋的幾個地區,必須盡快擺脫對逆風驛站的依賴!”
作為快遞行業的龍頭老大,盛運快遞顯然也早已思考過如何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而不論如何思考,最終較為經濟的解決方案都無非只有兩個:要么做快遞柜,要么做門店形式的驛站。
但他們不可能像逆風驛站那樣做到快件送貨上門,因為那樣需要的人力成本實在太高了。
不是說支付不起這個成本,而是必須要保證利潤。
這種無利可圖,甚至會虧錢的事情,別說盛運快遞的高層不同意,那些大的加盟商肯定也會相反設法地反對,不會全力配合。
到最后,強行學逆風驛站的方案多半是推行不下去的。
而快遞柜和不送貨上門的驛站,這兩種方案在體驗上肯定不如逆風驛站,但盛運快遞也有自己的優勢:快遞費便宜、站點覆蓋城市多。
快遞費便宜,意味著很多電商的商家為了降低成本會默認發盛運快遞,而很多對于價格比較敏感的顧客也會犧牲一些體驗選擇盛運快遞。
而且,快遞柜的方案是有利可圖的,大筆資金砸下去,進度會非常快。
等這兩種方案做起來之后,盛運快遞能夠逐漸擺脫某些特定城市中對逆風驛站的依賴,到時候再看情況采取措施,底氣會更足一點。
在場的大部分高層基本上也都贊同這一觀點。
聶云盛最終拍板:“好,那就這么辦。逆風物流那邊先不要去驚動,正常開展業務合作。”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在全國各地,尤其是逆風驛站覆蓋率較高的地區,投入大批快遞柜,逐漸建立屬于我們自己的‘最后一公里’解決方案。”
“當然,前期我們可以先建立一些試點,在有逆風驛站和沒有逆風驛站的地方都觀察觀察,看看顧客的實際反映如何。”
“這件事情,我們必須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