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離和黃藥師結伴,卻是走的海路北上。原來如今金國強盛,宋國怯金如虎,走陸路難免關卡重重。而且蘇離劫了官船,現在已經是朝廷欽犯,稍稍露行跡,便麻煩不斷。
走海路便無這些關卡,何況這幾年他跟蘇杭一地的海商交往甚密,乘船出海,更無風險可言。如此一來,蘇離更有和黃藥師相處的時間,好向其請教學問,以備將來。
時間越久,蘇離愈發認識到黃藥師是他多次輪回以來,見過最為博學的人物,無論天文地理,還是奇門五行,兵法韜略,都是信手拈來。蘇離心中不得不感慨,這人便不是武學宗師,也是諸葛孔明一類的奇才。只可惜這世道以及黃藥師的性情,容不得黃藥師一身才學發揮出來。
難怪黃藥師最終成了阮籍一般的人物。
不過這一路來,黃藥師也見識到蘇離勢力深厚,絕不止他觀察到鐵掌幫和太湖水寨這些。偏偏蘇離對黃藥師敬重有加,從不夸耀自己的財富和勢力。黃藥師不免對蘇離更似青眼,只覺平生所遇人物,沒一個比得上蘇離。
他為人不輕易表達感情,卻也心想,若是蘇離有難,寧可委屈自己,也要保護對方。畢竟蘇離更有家國大義,世上少一個黃藥師不打緊,若少個蘇離,抗金事業必定大受蹉跎。
這日,兩人離了海船,抵達山東,行不多久,便是濟州。
數十年前,黃河決堤,濟州治所改到了任城。蘇離遙遙指著城外某處,慨然道:“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仆姑。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藥兄,你我今后,可不要像稼軒前輩那樣將萬字平戎策閑置無用啊。”
原來三十多年前,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北地義軍為復大宋山河,群起相應,那年才二十一歲的本朝大詞人辛稼軒也揭竿而起,從者兩千余人,加入耿京的義軍中,后來金人內亂,完顏亮在前線為部下所殺,見得這時機千載難逢,耿京便派辛稼軒南下去聯絡宋國朝廷。
當辛稼軒不辱使命歸來途中,卻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便率輕騎五十余,突襲數萬人的軍營,將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付宋國朝廷處決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
可以說辛稼軒如此勇武,古時候張文遠、甘興霸也不過如此。但沒有人預料到,那竟然是辛稼軒最后一次領兵作戰。因為他縱然文韜武略,可是怯弱的南宋朝廷根本不敢去與金國開戰。所以辛稼軒這等義士,縱受了些嘉獎,擔任了官職,卻也再無統兵的機會。
而這眼前濟州,便是當初叛軍敵營所在。
黃藥師道:“朝廷無道,蘇賢弟大可學祖逖北伐,更不用管那暗弱的朝廷,以免步稼軒先生后塵。”
蘇離提這件事,也是為了避免將來他和朝廷對立,讓黃藥師心生芥蒂。畢竟黃藥師老來還說過,自己最佩服忠臣孝子。
不如陳述實情,更讓黃藥師早點對這朝廷失望,免得以后憤憤多年,以致于性情愈發偏激,做出打斷徒弟腿這等失心瘋的舉措。
他當年讀書,便覺得黃藥師平生最大的錯誤便是將數名弟子斷腿,還逐出師門,實是毫無道理可言。
要知道犯錯的是黑風雙煞,其他徒弟又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