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頂天道:“我請你做明教教主,絕非存有思念。我明教能人輩出,矢志抗元,但如果在我之后,沒有強力的人物領導大家,恐生內亂。你的武功足以讓我教中的兄弟服氣,又有鷹王和獅王的淵源在,更重要的是你身后還有張真人做靠山,沒有人比你更適合在我之后,統領明教,繼續反元。”
張無忌頗有些為難,不禁向蘇離遞過眼神求助。
蘇離道:“你不必顧忌我,如果陽教主說的話,你覺得有道理,便去做。你覺得為難,不去做便是。”
陽頂天又道:“張兄弟若是實在不愿,可以暫攝教主之位,等到大伙將元人趕出中原,復我漢人山河,再功成身退如何?”
張無忌心道:“這倒是個辦法,跟我另一段人生差不多,只是還得找到朱元璋才是,他這人雖然心計多,但到底能力出眾,給他委以重任,可以更快趕走韃子。”
他這幾年,游歷天下,著實見識了天下百姓如何受元人荼毒,因此不反對抗元。只是暫攝教主之位,他還能接受。
他道:“前輩,我答應你便是。”
陽頂天含笑不已,接著暈厥過去。
張無忌忙探他脈搏,發現陽頂天體內已經無一處完整,正常人的話,早已死得不能再死,知他是強撐著一口氣跟自己說這么多話。他把自己的真氣渡入陽頂天體內,維系著他最后一絲生機。
再去瞧蘇離,發現蘇離已經去得遠。
“今后好生當明教教主,切勿敗壞武當的名聲。”
張無忌聽見蘇離的吩咐,牢記在心。
一日后,陽頂天到底還是去了,但臨死前,五散人、光明左使、白眉鷹王、青翼蝠王都在他身邊,陽頂天當面傳位張無忌。并且將乾坤大挪移、記載御盡萬法根源智經的圣火令一并交付給他。
明教諸人,見是陽頂天的囑托,張無忌又和明教大有淵源,到底認下這件事。
不過五行旗等明教中層,心里多少有些不服。
數日過去,張無忌處理教務,竟頗是嫻熟,待人親切溫和,眾人對他的抗拒之心日益減少。
其實他們不知道,張無忌經歷過的另一段人生,已經做過一次明教教主了,所以這一回也不算陌生。
期間張無忌詢問朱元璋的下落,結果發現明教根本沒有朱元璋這個人。
倒是周顛突發奇想,提出一個建議。
原來張無忌到底出身武當,如今成為明教教主,對武當這等正道武林的領袖多少有些影響。而且還有多年前張翠山之事,如今張無忌作為明教教主,難免招致江湖中人忌憚,怕他尋舊仇,又生事端,耽誤反元大業。
畢竟當日張三豐百歲壽宴除了五大派外,還有不少江湖人混在其中。
因此周顛建議張無忌改個名字。
朱元璋這名字就不錯。
朱元是誅滅元朝的意思,璋通“張”。
亦暗示張無忌原來姓張。
連楊逍都道,周顛平日顛三倒四,就這番話,思慮周全。張無忌哭笑不得下,也接受了眾人的建議。
只是沒想到,他竟然就是朱元璋。
后面眾人又想讓張無忌娶陽頂天的女兒陽不悔,如此執掌明教,更加名正言順。
張無忌倒是頗為扭捏,沒有順從。眾人也不急,暗中讓陽不悔照顧張無忌起居,希望他們日久生情。
張無忌也等于是陽頂天的傳人,陽不悔倒也沒有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