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從這些人的身上看到安全不同的精氣神,這是他想要了解的。
在他的追問下,被攔住的佃戶終于說出了他的想法。
“是是,少爺您既然這么問了,那我也就直說了,這在原來的莊子,年成好的時候還能吃口飽飯。
但是想要有好生活那可就不敢奢望了,雖然不用交稅,可給老爺家的地租是七成,自己只有三成。
家里的房子破的都不能住人了,除了種地之外主家還有分配勞役而且還沒有工錢。
碧波堡就不同了,地租少,才四成,房子統一修建包分配。
雖然房子是碧波堡主的,可堡主也說了,這房子誰家住下了就可以永久居住。
除非以后不是碧波堡的人了才收回,而且還能傳給下一代,這可是一份產業啊。
就連耕地也是,只要還是碧波堡的人就能有自己開墾出來的荒地永久使用權,也是能傳家的。
我們這些老百姓求的是什么?不過就是有個安穩的家,有一口飽飯吃,一身衣裳穿。
病了能看病,死了有地方埋,能把香火傳下去,家里有留給后代的產業。
這些在其他莊子上能全做到的人極少,可到了碧波堡,一切就在眼前。
只要不懶就能得到,如此一來比起來是真的不如啊。”
這一連串的理由下來,總結起來其實就是跟著榮不棄有產業有保障有奔頭。
司馬卓暗暗在心底對比了一下,發現比起榮不棄手下的這些佃戶工匠們來,不管是自己家的人還是其他人家的,都缺少一股勁。
畢竟作為佃戶和奴仆來說做的再多也跟他們一毛錢的關系沒有頂多就是能吃口飽飯,多的也就不用想了。
失去前進的動力,向上攀爬沒有希望,既然做多做少都沒用那自然而然的也就麻木了。
人都麻木了,活一天算一天的情況下,想要他們做事有效率顯然是癡心妄想了。
鞭子和喝罵會讓他們畏懼,但最多也就是保證最低勞動而已。
司馬卓終于想明白了,恐懼固然可以讓人屈服,但想要他們出力卻是不可能了。
只有當人有**有利益相關的時候,才會產生動力。
榮不棄雖然沒有把土地田產之類的直接給他們,但是這些人勞作的收益卻是他們自己能拿到的。
換做是自己,如果在別處辛苦一年只能難道少許吃不飽餓不死的糧食。
而在這里卻可以得到更多,而且還有房子以及庇護等等,自己也不會選擇別處了,一定會留下來的。
畢竟這些土地都是榮不棄的,雖然看似收益讓了出去,可田地開墾出來了,而且土地的所有權依舊是榮不棄的。
這些佃戶們勞作的越多,收獲的也會越多給榮不棄的收入也就越多。
其他的人不是不懂得這個道理,只是貪婪讓他們盡可能的壓榨,在他們看來普通百姓之類的人,就像韭菜一樣,隨時都能出現,所以他們根本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