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秤的基本原理是在一根剛性桿的兩端連結相距一定高度的兩個相同質量的重物,通過秤桿的中心用一扭絲懸掛起來。
秤桿可以繞扭絲自由轉動,當重力場不均勻時,兩個質量所受的重力不平行。這個方向上的微小差別在兩個質量上引起小的水平分力,并產生一個力矩使懸掛系統繞扭絲轉動,直到與扭絲的扭矩平衡為止。
在18世紀的時候,地球上的科學家一直在苦惱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去計算出地球的質量,直到1798年,卡文迪什利用‘扭秤’終于見地球的質量給計算出來,大概是60萬億億噸重。
因為測量計算出了地球的質量,所以很快,科學家就又將地球的密度給計算出來,不久,科學家們又利用同樣的方法,測量出太陽更加巨大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0萬倍,為2×103o千克。
接著太陽系其他行星的質量也陸續被測量出來,看似簡單的‘扭秤’竟然能夠計算出龐大無比的宇宙天體的質量,其根本的原理還是萬有引力定律。
“原來如此,可是我們高中為什么就沒有學這些東西呢?”
秦毅聽完老頭的講究,東西煥然大悟,接著皺起眉頭思索起來,其中以現在高中的物理知識,自己動手去計算地球質量根本就不是問題,要知道18世紀的時候,科學家就已經能夠想出辦法來計算地球的質量。
但是自己卻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只是死記硬背,不斷的在題海之中計算,盡管已經知道了很多的東西,可真要去計算地球質量的時候,自己也是一頭抹黑。
“在我看來,你們華夏現在的教育其實問題不少,其中最為嚴重的一個就是應試教育,只看考試的成績,至于其它的東西則完全不關心。”
“或許在考試上,你們都很厲害,可是真正來進行科學研究和探索的時候,你們還是要更多的去培養自己動手和思考的能力。”
“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誕生出偉大的科學家,而不是只會做題目的書呆子。”
老頭沉吟許久,它早就連接上了整個地球的網絡,所以很清楚全球各地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教育情況,對于華夏這邊的教育模式,它很快也是發現了許多的問題。
今天,僅僅只是靠一靠秦毅,立刻就暴露出了很多的問題,身為華夏大學這樣頂級學府的學子,動手能力就先不說了,單單是這個獨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就讓它很失望。
“確實是如此~”
聽完老頭的話,秦毅思想許久,也不得不點點頭去承認這一點,盡管自己可以找出很多的觀點來反駁對方,可是結合自己經歷過的一切,又啞口無言。
高中時候,學習非常緊張,如果遇到不考試的內容,老師干脆就會直接選擇不講,遇到不用考試的課,比如音樂課、體育課之類的,其它的老師都會習慣性的來占課等等,這一切就足以說明現在的教育就是應試教育。
不能說這種教育就沒有任何的好處和優點,但它所帶來的弊端也是必需要去直視的,很多東西根本就無法回避,帶來的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
PS:簽約搞定了,大家可以大力的支持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