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論文質量難以一言以蔽之,而文獻它引率是衡量文獻重要程度、影響力大小的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國學術質量的情況。
如果只是單純的計算數量的話,華夏這邊的科技發展似乎相當不錯,可是如果利用它引率來剔除不重要,沒有影響力的論文之后,華夏真實的情況是連國際前十都進不去。
國內的野雞大學有很多專家、學者、教授之流的一年能夠在各種各樣的期刊上發表上百篇學術論文。
說出去都會讓人笑掉大牙,不知道情況的還以為是和起點的網絡作者寫一樣,靈光一閃,腦洞一開就可以寫出來。
一篇真正自己認真研究之中總結出來的學術研究論文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夠發表出來,一般來說,一個科學家或者學者,一年能夠發表兩三篇學術論文是屬于正常現象,發表四五篇就屬于高產了。
這一年發表上百篇的學術研究論文,說出去的真的是笑掉大牙的!
當然這些人發表自己學術研究論文的期刊一般都是國內的期刊,或者是國際上一些根本就名不見經傳的期刊。
真正有質量、有影響力的還是要數美國的《科學》雜志,還有英國的《自然》雜志,可是即便是像這兩個最具有權威性質的科學期刊,最近這些年來,來自華夏的論文也是頻頻出現。
一方面自然是源于華夏國內的科技發展確實是蒸蒸日上,國內科研的環境日漸變好,國家對科技非常重視,支持科技發展的力度也很大,自然而然華夏的科技也在不斷的進步。
另外一個方面則是因為華夏國內發表學術研究論文的風氣實在是太盛了,科研人員的晉升、職稱評定、績效與論文發文量掛鉤,甚至成為硬性指標;同時學科、高校博碩士點申請、科研機構的排名也將其納入考核中,甚至連醫務人員也不能例外。
如此濃郁的風氣之下,有很多人自身其實根本就沒有什么研究,可是抄襲、東拼西湊的本領卻是非常強的,甚至于能夠發表到國際上的權威期刊去。
以至于華夏一邊是論文發表數量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被撤稿最多的國家,一些國際重要期刊每當收到來自華夏的論文時都要仔細、謹慎的進行再三的審核,為了自己的權威性,有些甚至拒絕評審來自華夏的學術研究論文。
“國際權威的期刊收稿要求很高的,我可不想在國內的這些期刊上去發表自己的論文。”
實在是沒有辦法,在發布論文的這個問題上,秦毅也是非常愛惜自己的羽毛,因為身處華夏大學這樣的頂級學府。
在校的學生當中,每年都能夠涌現出一些特別牛的人,這些人還是學生階段就能夠在國際上重要的期刊發表自己的論文,所以華夏大學的老師也是會經常告誡自己的學生,發表論文要向國際看齊,國內的這些論文期刊就不要去投稿,因為那樣不僅僅無法獲得任何的名氣,甚至還會臟了自己的羽毛。
“要求高怕什么,就是要求高才好,這樣才能夠大大的增加你的名氣。”
老頭不以為意,科技塔內有的是超越地球的科技,隨便拿出一點出來也足以將秦毅的名氣給刷上去。
“也是啊,要不然學校的老師、教授,也不會一個個天天都想著將自己的論文發表到科學、自然期刊上。”
秦毅點點頭,接著想了想又問:“如果是從我的這個專業著手的話,我該拿出那些科技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