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道理重力到底什么?它是由那些東西來構成的?又是以什么樣的形式來進行傳播或者說是運動的?
當然這一方面地球上的科學家很早進行了思考和研究,科學家們提出了‘電場力’的觀點,在地球的中心,在360萬個大氣壓和6000K的高溫中,地球的‘固態地核’絕對不會是我們常溫狀態下的固態物質,按物理規律可推知它是一個巨大的正電體。
玻爾理論和量子力學表明,繞核運動的電子吸能(受熱)后會向外層躍遷,能量足夠大時將發射掉(熱電子發射);核聚變反應的原理證明,原子在受到巨大的高溫和壓力時,大部分核外電子會逃逸掉。
地核在巨大的壓力和高溫中,逃逸電子在地核宏觀正電場的引力和磁場中的安培力的作用下,將在地幔形成負電層,與地核的正電場形成內外極式的電容器。
由于內外電場間電勢的抵消和‘幾十公里厚的地殼’這個大絕緣層,所以地表總體現出中性特征,地幔層負電場的引力會吸引住整個地殼和地表的一切物質,形成重力。
但是這個觀點并沒有得到科學家們的認可,因為有很多地方解釋不同,此時,在秦毅的腦海中,關于重力的知識全部呈現出來。
用書上的內容來解釋重力卻是非常的簡單,質量是物質的基本屬性,有質量的物質就會有質量場。
物體的穩定狀態一定是物體的質心與質量場之間處于對稱狀態時的存在形式。一旦它們之間出現不對稱,物體所表現出來的一定是運動狀態。
這是物質基本屬性造成的一種自然現象,與物體的物理、化學和能量等特性無關。當兩個物體同時存在時,每個物體的質心與另外一個物體的質量場之間一定處于不對稱狀態,因此,它們之間會‘自然地’表現出運動狀態,這就是自由落體運動。
“原來如此,以前只是知道重力,卻是從來沒有去思考過重力的本質。”
看到這里的時候,秦毅恍然大悟,腦海中想起自己當初學習重力的時候,只記得牛頓被蘋果砸到了腦袋,只記得重力公式,卻是沒有去深入的思考過重力本質的問題。
“光的運動是光波,聲音的運動是聲波,電磁的運動是電磁波,沒想到這重力的運動竟然也是波,重力波,愛因斯坦還真牛,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清楚的認清楚了重力運動的本質。”
看到重力運動和傳播的形式之后,秦毅也是忍不住對愛因斯坦再次膜拜一番,牛人就是牛人,很早就認清楚了重力運動和傳播形式。
認清楚了重力,秦毅的腦海中很快就出現了關于反重力的知識。
恩格斯指出“吸引和排斥就象正和負一樣是不可分離的”、“只以吸引為基礎的物質理論是錯誤的,不充分的,片面的。”
引力和斥力是矛盾統一的,它們在物質中同時并存,在物體間也同時并存,這是物質結構的基本規律,也應該是宏觀星體間結構的基本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