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市場調研的市場銷售總監安國文將自己的調研情況說了出來。
他的話也在場的這些老總們輕輕的松口氣,只要不是自己一家的情況如此糟糕就好,整個市場都是這樣的話也就沒有什么好說的。
反正對于華汽集團這樣的大型央企來說,市場好的時候吃的滿嘴流油,市場不好的時候也不用擔心倒閉的問題,如此大的集團,關系眾多的產業和龐大的就業人口,國家肯定是不會坐視不管的,他們這些老總,不管如何,反正日子過的都非常的舒服。
“有一個情況我必須向大家說清楚,現在全球的各大車企都在推出全新的純電動汽車,和我們有合作的大眾、通用目前并沒有和我們繼續在電動汽車領域保持合作的意向。”
陳平看著眾人的表情,心中也是一陣無奈,國企、央企就是這樣,內部的關系盤根錯節,非常的復雜,坐到這個會議室也許不一定有能力,但是每個人的背后肯定都有關系。
以前還可以靠著國企的汽車發展政策過好日子,現在他是仿佛看到了末日的降臨,在全新的電動汽車領域,以前的合作伙伴全部都沒有繼續合作下去的打算。
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華夏的汽車產業政策,在以前的時候,華夏其實是有很多自有汽車品牌,像上過歷史教科書的解放牌汽車、長春汽車、長城、長安等等品牌。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之后,提出了要大力引進國外先進生產技術的政策之后,國內的各大汽車集團紛紛選擇和國外的汽車合作,想要將別人的先進技術給學到。
最后的情況大家也都知道,技術有沒有學到大家就不得而知,反正國內道路上跑的汽車很快就變成了萬國牌汽車,唯獨沒有華夏自己的汽車品牌,最終華夏國內的這些汽車集團全部都淪為了國外汽車的貼牌生存廠。
別看一個個都體量龐大,世界500強的,但是也只能在華夏國內混,所有貼牌的汽車,核心的發動機、變速箱全部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只有組裝、一些不重要的零件才在互相國內生產。
結果就是國外的各大車企僅僅只是靠賣發動機、變速箱和品牌就從華夏的市場上每年源源不斷的抽取海量的利潤,而國內的這些各大車企全部淪為了貼牌代工廠,所有的自主民族品牌幾乎在一夜之間消失的干干凈凈。
這就是國內的道路上為什么跑的全部都是萬國牌的汽車,卻偏偏唯獨沒有華夏自主牌子汽車的原因。
有人就會問了,為什么全球的這些汽車廠商不直接向華夏出口汽車,偏偏要和這些國內的車企合作呢?
因為華夏在純進口汽車方面的關稅非常重,同款的寶馬在美國賣30多萬華幣,在華夏卻要買60萬華幣,其中多出來的幾十萬幾乎都是關稅,這就是為什么有人會發現在國外買汽車比在國內買汽車更便宜的原因。
靠著這個政策,這些國內的車企才得意生存下來,即便是給人貼牌,因為華夏這個龐大無比的市場,這些汽車集團也能夠過的非常滋潤,一個個都躋身世界50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