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強指著眼前的流水生產線說道。
這套流水生產線其實是一個組裝線,專門負責組裝青云空天戰機,至于戰機的核心反重力發動機則是在另外一個廠房進行生產組裝。
“我們整個青云空天戰機的生產,我們是參照了汽車制造,核心部件我們自己生產,其它的零部件,我們能夠外購的全部外購,不能外購的,我們才自己生產。”
“核心反重力發動機廠房目前也已經差不多調試完畢,很快就可以投入生產使用,到時候我們的產能就會出現過剩的問題了。”
“上頭這300架青云空天戰機的訂單,我們預計在2022年3月份之前就能夠全部生產完畢。”
劉培強是項目的總負責人,對青云空天戰機的各個方面都非常清楚。
“實際上,如果我們的生產線全負荷開動的話,我們是能夠擁有年產1萬架青云空天戰機的能力。”
“不過現在是和平年代,根本就用不了那么多戰機,我們又不能往全球市場銷售,只能夠將我們的產能降低到年產1000架的水平。”
秦毅仔細的聽著,聽完也是點點頭,軍工產品,秦毅本來就沒有打算能夠賺多少錢,上頭的訂單太少,又不能全球賣,注定了星河航天的軍工產品項目是為了和上頭搞好關系,提高自身地位的存在。
真正賺錢的,還是私人反重力宇宙飛行器,一旦私人反重力飛行器開始普及,不斷替代汽車,成為人們日常出行交通的工具。
那這個市場就非常的龐大了。
全球范圍內,每年汽車的產量上億輛,全球范圍內汽車的總量超過10億輛,單單是華夏國內的汽車保有量就超過3億,可想而知,一旦私人飛行器開始普及,這個蛋糕會是何等的龐大。
這才是秦毅看中的,也是秦毅一直以來都在為之不斷努力和奮斗的。
“核心的反重力發動機生產線產量怎么樣?”
想到這里,秦毅就對劉培強問道。
“我們預計的產量是能夠達到年產10萬臺反重力發動機,但現在各個方面都還在試運行階段,我們頂多就只能夠做到年產1萬臺反重力發動機的樣子。”
“當然如果走民用路線的話,反重力發動機的性能要求可以降低很多的情況下,我們的產能還可以提高很多。”
劉培強將數據報了出來。
青云空天戰機,它的性能要求等等各個方面都非常高,作為核心的反重力發動機,它的性能要求自然是也同樣非常的苛刻。
不過私人反重力飛行器方面的要求就低很多了。
無論是速度還是機動性又或者荷載等等各個方面,私人飛行器自然是遠不如軍工的青云空天戰機,相應的對核心反重力發動機的要求也就低了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