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單是月球采礦、月球旅游業是不足以支撐起華夏這樣一個龐大帝國的,必須要將太空產業的各個方面都發展起來才行。
“看來也是時候推出太空能源、太空農業這兩大領域了~”
很快,秦毅睜開了自己的眼睛,心中便已經有了決定。
太空能源領域指的是利用太空之中廣闊的空間無窮無盡的太陽能來發電的產業和領域。
太空之中的光照是24小時的,不分日月,另外在太空之中因為沒有大氣層的削弱,太陽光照強度是地面上幾十倍。
綜合比較下來,在太空之中利用太陽能發電的話,效率可以達到地面的上百倍,這也是為什么位于太空之中衛星都會帶兩個小翅膀的原因。
因為即便是兩個小小的翅膀,加起來的面積可能很小,但是在太空之中,因為太陽能的發電效率非常高,這兩個小小翅膀的發電量就足以維持衛星日常運轉所需要的電能了。
太空農業就更好理解了,在太空之中發展農業就叫太空農業。
在人類剛剛能夠將衛星送上太空的時候,人類的科學家就將很多農業種子、動物之類的送到了太空之中做實驗。
利用宇宙太空之中所有特有的宇宙射線輻射、高真空、重粒子、微重力等等對農作物的誘變作用,從中定向篩選培育出優良的品種。
實驗表明,經歷過太空遨游的農作物種子,在其形態、產量、抗病性、營養成分級細胞遺傳等諸多方面都會發生遺傳基因的突變。
現在大家日常生活當中就經常能夠接觸很多這類的東西,像辣椒當中就有太空辣椒,又肥又大,但是沒有什么辣味,土豆當中也有太空土豆,產量大,個頭大,玉米當中也有太空玉米,抗病性非常好,產量又高。
當然這種將種子送上天空之中走一趟誘變基因的產業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太空農業,因為農作物等等依然還是在地面的泥土之中生長的。
真正的太空農業是將農業生產的所有過程都放到太空之中,這才能夠叫太空農業。
在太空之中發展太空農業有很多地面上所不具備的優勢。
第一個就是空間,太空之中的空間無限廣闊,是立體的空間,隨便折騰,不用受到什么限制。
但是在地面上就不一樣了,地球上面的耕地非常的珍貴,也非常的有限,別看華夏國土面積廣闊,但是真正可以用來耕作的土地卻是很少,連20億畝都不到,人均耕地那更是少的可憐,排名都排到全球100多名之外去了。
第二個就是在太空之發展農業不用受到氣候和光照的限制,太空之中光照24小時都有,而且光照非常的充足,不用受到氣候的限制。
北極熊號稱國土面積世界第一,但是因為是處于高緯度的地區,北極熊的耕地其實少的可憐,全部集中在東歐南部地區的平原上面,哪里是北極熊的糧倉。
天氣太過寒冷,大部分的國土都不適合耕種,受到氣候和季節的影響太大、太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