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鎮,星河航天工業集團巨大的停機場上面,一艘艘龐大的反重力宇宙飛船排列的整整齊齊,猶如一棟棟高樓一般佇立在寬闊的機場上。
一眼看過去,足足有幾百架反重力宇宙飛船。
這些可全部都是這些年秦毅攢下的家底,從一開始的時候,秦毅就已經給劉培強這邊下了命令,星河航天工業集團這邊每生產3架反重力宇宙飛船,其中就必須有一架是用來給自己使用的。
幾年的時間過去了,星河航天工業集團生產了上千架反重力宇宙飛船,其中有300多架都沒有出售,而是留給自用。
也正是靠著這幾百架反重力宇宙飛船,星河科技集團才能夠在太空之中一直占據主導性的地位,不管是月球上面的采礦基地,還是太空之中的太陽能發電站、太空農場,星河科技集團都是其中做的最大的。
當然秦毅這樣做,也是為了今天做準備的。
要建設龐大的太空工廠,單單是需要運輸到太空之中的各種各樣零部件就不知道有多少,要是這反重力宇宙飛船全賣出去了,秦毅就別想實現如此宏大的目標了。
有些東西,可不是有錢就能夠解決的。
一艘艘龐大的反重力宇宙飛船艙門打開,露出了龐大無比的肚子,地勤工作人員非常的忙碌,將大量的物資按照嚴格的順序和位置裝進反重力宇宙飛船內。
在另外一處空曠的地方,宇航員們排列著整齊的隊伍,他們即將要再次踏上太空的征程,盡管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都已經不知道往返太空多少次了,甚至于每一個都在太空之中擁有一定時間太空行走、太空工作的經驗。
不過這一次,他們即將要去建造人類歷史上第一座太空工廠,可以用來制造宇宙飛船的太空工廠。
眾人一個個都難掩自己內心的激動之情,生當逢時,能夠參與進這樣的浩大工程之中,此生無憾。
指揮控制中心這里,身穿白衣大褂的科學家、工程師們忙碌不停,中央巨大的顯示器上面,量子計算機正在一遍又一遍的模擬這一次的太空工廠組裝。
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已經將每一個步驟、每一個零部件都計算進入,制定了詳細的順序和方法。
太空之中不比地上,即便是最簡單的擰緊一個螺絲也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宇航員在天空之中工廠也非常的辛苦。
地面上可以一天工作8個小時,在太空之中,可能工作2個小時就一件累的不行。
沒有空氣、沒有重力,在太空之中行走、工作,所有的一切都非常的艱難、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
這也是為什么太空機械手臂會越來越流行的原因,因為它可以大大的減少宇航員的工作量,但機械手臂也不是萬能的,在太空之中有太多、太多的地方還是需要宇航員親自上馬。
所以從一開始,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就清楚的知道,太空工廠的建設必須要遵循兩個原則,一個是能夠在地面上完成的盡量在地面上完成。
太空工廠的零部件非常多,很多小型的零部件組裝成大型的零部件,這些都是在地面上完成的,組裝完成之后,一次性運輸到太空之中,再和其它的零部件組裝起來。
另外一個就是盡可能的將所有的步驟都事先安排好,組裝起來的時候不要出錯,一旦出錯的話,需要拆掉再組裝的話,工作量就會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