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廣袤的虛空之中,永恒的寂寥與冰冷,一如億萬年前的歲月,沒有一絲的波瀾,沒有一絲的變化。
空曠的虛空之中,青龍號宇宙飛船猶如一只捕獲獵物的鷹隼拖著自己的獵物在虛空之中以50公里每秒的速度向著地球這邊靠攏。
出發的時候是2028年的10月,此時已經過去1個多月的時間,想要回到地球,卻是還需要經過一個多月時間的飛行。
時間慢慢的流逝,青龍號宇宙飛船離地球這邊也是越來越近,原先的時候在太空之中根本就無法用肉眼看到地球。
可是過去了20多天之后,眾人又重新在星空之中找到了地球的身影,漸漸的也能夠用肉眼看到地球,并且慢慢的地球在視野之中,一天天慢慢的變大。
青龍號宇宙飛船上面的龍戰空、黃志斌每天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的不斷計算兩者相匯的時間和地點,以確保不會出現任何的問題,地球上,星河科技集團的科學家們也同樣沒有閑著,量子計算機每天都在進行模擬計算。
要知道這顆小行星雖然直徑僅僅只有1000左右,質量也才1.5億噸,這點質量和大小相比起地球來,頂多只能夠算是一點塵埃。
可是對于人類而言,一旦操作失誤讓它墜落到地球上的話,絕對可以產生毀天滅地的恐怖破壞力,到了那個時候就可能不得不對它進行摧毀了,這幾個月來的努力也就白費了。
另外一邊,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開采小行星的事情也是不翼而飛,事實上要隱瞞也是不可能的,青龍號如此龐大的身軀,從它開始建造的時候就受到了全球的關注。
隨著星際太空時代的發展,各國在太空之中都建立了龐大的宇宙天文研究機構,裝備的天文望遠鏡比起以前的哈勃來不知道要多強大多少,隨隨便便也能夠發現拖著小行星的青龍號宇宙飛船。
全球的目光都看向了太空之中,隨著時間慢慢的推移,各種各樣關于這顆小行星的報道也是層出不窮。
星河科技集團打造的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宇宙飛船青龍號從10月份出發前往小行星帶,經過將近3個月的時間,它終于再次返回地球。
青龍號宇宙飛船并不是去小行星帶觀光旅游的,它拖運回來一顆小行星,根據星河科技集團這邊公布的相關數據,這顆小行星的質量達到了1.5億噸,并且這顆小行星基本上都有鐵元素構成的,根據目前太空發展的情況來計算,這顆小行星的價值將會超過4000億華幣。
同時這也標志著人類歷史再一次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我們獲取資源的地方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地球附近的月球,而是可以向整個太陽系索取資源,更標志著人類已經真正的進入太空時代。
時代周刊的報道非常的詳細,引用了大量的科學數據,態度也是比較中立,為人類的進步而感到高興。
至于其它的西方新聞媒體等等更多的則是表現出了一種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