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太空科技板塊的股票之外,全國各大院校、各大天文研究機構內的學生、教授、科學家們也是一個個都成了香饃饃。
沒有辦法啊,這前往小行星帶開采小行星沒有宇宙天文科學家是絕對不行的,宇航員也好、工程師也好,經過十多年的太空產業發展,都比較好找。
可是偏偏這宇宙天文專業領域的科學家很難找,人實在是太少了。
要知道全國幾百所高等院校,開設宇宙天文領域相關專業的高校只有五個,這還要算上星河科技大學,開設這個專業的學校實在是太少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這個專業需要專業的望遠鏡,這東西玩起來非常貴。
一般的院校有這閑錢還不如多開幾個金融、管理之類的專業,多招一些學生,多賺一些錢來的實際。
另外這個專業以前也是很不好找工作,畢業生就業又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所以開設這個專業的院校非常少,都是頂級學府才有能力開設,開設的院校少就算了。
更關鍵的是報考這個專業的人更少,大家都知道這個專業是什么情況,愿意跳進這個坑的實在是太少了。
現在好了,米龍級宇宙飛船價格便宜,產量也高,全國大大小小新建起來的準備去小行星開采小行星公司足足有上千個,并且未來還將要爆發式的增長。
可是懂宇宙天文的科學家實在是太少了,頓時就僧多粥少,幾個開設這個專業的高校學生,很多還沒有畢業的學生都被這些公司揮舞著手中的鈔票,開出一個又一個誘人的條件給搶走。
很多時候為了搶一個懂宇宙天文的人,這些公司什么手段都用上來,都已經不談年薪了,談分紅、談股份,只要愿意加盟,什么都可以談,實在是沒有辦法,少了這些人,去了小行星也都傻眼。
這小行星質量是多少?
其中的成分有那些?
有沒有開采的價值?
這些都是非常關鍵的,一旦出錯了可不僅僅是空手而回的問題了。
這宇宙天文專業的學生一下子就洛陽紙貴,成了大家追捧的對象,成為了比太空科技股票還要受歡迎的人。
以至于全國的各大高校,原先開設這個專業的高校準備再來年擴大招生數量,增加師資教學力量,沒有辦法,有太多、太多的企業和機構向這些高校委托培養人才,市場需求決定一切嘛。
至于其它的高校,原先沒有這個專業的高校,也是開始和當初高校大擴張時期一樣,不管自己有沒有這個條件,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紛紛也是準備在來年開設宇宙天文相關的專業,并且將這個專業的錄取分數線進行了上調。
以前非常冷清的專業,一下子就徹底的火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