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于目前的星河科技的水平而言,離的最近的,最有可能實現的就是這個重力約束法,因為已經掌握和利用了反重力技術,要研究出重力技術來,還是有可能實現的。
而且重力技術非常重要,它不僅僅可以用來控制核聚變,還可以用來給飛船增加重力,要知道在太空之中是沒有重力的。
人類長期處于這樣的環境下,骨骼都會慢慢的流逝鈣質,回到地球之后,極有可能會癱瘓掉,成為廢人。
而宇宙太過浩瀚,太過廣袤,即便是離地球最近的半人馬座星系也有4.3光年,如此遙遠的距離,在星際宇宙之中航行起來的時間就會非常的漫長。
所以用于宇宙航行的宇宙飛船、宇宙戰艦就必須要重力生成裝置,讓飛船上的人能夠生活在重力的環境之下,盡可能的模擬出地球上的環境,這樣才能夠盡可能的減少各種各樣問題的出現。
現在正好研究核聚變技術也需要用到重力技術,可謂是一舉多得。
如果能夠研究出重力技術,未來航行星際宇宙的宇宙飛船、宇宙戰艦就擁有了超強的能源心臟,核聚變產生的強大能量足以讓宇宙飛船、宇宙戰艦永遠都不需要為能量的問題發愁。
而飛船上能夠安裝重力生成裝置的話,飛船也是可以擁有重力,生活在飛船上面就會和生活在地球上沒有太大的區別,非常利于在星際宇宙之中進行長時間的航行,大大減少虛空綜合征的出現,保護健康。
為了研究重力技術,秦毅早在幾年之前就已經將相關的技術從科技塔之中拿出來,研究反重力技術的同時,也是成立了相應的重力研究實驗室,盧慶偉就是這個實驗室的負責人。
他既是反重力領域的專家,同樣也是重力技術領域的專家,在月球這邊帶著龐大的科學團隊秘密研究重力技術和可控核聚變技術。
這星際采礦雖然有技術難度,但是秦毅根本就沒有必要將盧慶偉安排過去,他是一個人才,是秦毅當初從國家的重大項目之中挖出來的高尖端人才。
真正的作用自然是和楊洪巖、張建他們一樣放在科研上面,至于管理公司和企業,交給職業經理人去做就可以了,根本就沒有必要浪費了盧慶偉這樣的人才。
這一切都是為了掩人耳目,為了方便經常往返月球,往返這個位于月球的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