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我們只能夠使用基因重組技術了,將耐干旱、快速生長的新型植物先投放到火星上面,先鎖住火星的泥土和水分,之后再來慢慢的投放其它的植物。”
李景軒仔細的研究著火星上滿的泥土、巖石、水等等,各個方面的條件都比較差,唯一比較慶幸的是,火星上面的海洋,它是淡水海洋,這意味著水還是不用發愁的。
“先投放微生物和原始生物到火星的海洋,火星海洋之中的營養成分還是很多的,這些微生物和原始生物估計很快就可以生存繁衍起來。”
“至于陸地之上的改造,必須要用到基因重組技術了,目前地球上面的植物很難找到能夠完美適應現在火星環境的品種,而且即便是可以找到,也沒有辦法達到我們的要求。”
劉道明想了想點點頭說道。
所謂基因重組技術和轉基因技術差不多,本質上就是采集不同生物的不同基因,然后將這些基因融合在一起,從而產生新的生物。
這項技術非常常見,比如轉基因玉米、轉基因大豆、轉基因水稻等等,這些其實都是利用了轉基因技術,這轉基因技術是基因重組技術當中的一個小分支,融合其它植物的基因還比較少。
主要也是為了以防病蟲害,增加產量等等,真正的基因重組技術,它就非常的廣泛了,因為決定生命核心的就是基因,利用強大的基因技術,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基因重組出全身的物種。
比如需要某種植物耐干旱,就給它加入耐干旱的基因,要加快生長速度,就給他加入快速生長繁殖的基因。
這火星現在的氣候特別嚴峻,地球上大部分的植物都還沒有辦法在火星上面生存,只有少數一些耐干旱的植物能夠在火星上面生存。
但是如果依靠耐干旱的植物來改造火星,它的速度就太慢了,又必須要融入能夠快速生長的基因進入,這就必須要利用到這項技術了。
“火星陸地的改造先不急,我們還有時間,接下來還會有大量小行星撞擊火星。”
“我們現在可以先著手改造火星的海洋,這藍藻培養的怎么樣了?夠不夠用?”
這時秦毅走了過來,看了看自己的兩個學生,笑著問道。
“校長~”
劉道明和李景軒連忙恭敬的說道。
“我們已經培養了超過100萬份的藍藻,還有超過500萬份的微生物樣本和500萬份的地衣樣本,可以隨時投放到火星上面。”
劉道明幾乎沒有思索就立刻回道出來。
他口中所說的藍藻和微生物是地球上生命力最頑強的物種之一,現在的火星海洋對于這些生物而言就跟天堂一樣,非常有利于它們的繁衍壯大。
或許火星的陸地對于地球上的生命而言是禁區,可是火星的海洋比起地球上早期的海洋來說絕對要好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