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沒有?是根本就沒有過。這‘七兩為參,八兩為寶’是老輩的說法,以前老輩用的是十六兩制,這是那時候的說法,所以這為不為寶的標準就是半斤。”
“當然,現在過半斤的人參我從來就沒聽說過,只有一株二百克多點的,收藏在中國人參博物館,這是鎮館之寶了。當然,人參這東西,咱沒聽說過不代表沒有,那些進獻給領導人的也可能會有吧,但是就不可能讓我們知道了。哦,對了,那株二百多克的人參,生長了近二百年。”
“其實這半斤不半斤也不是個準繩,以前半斤人參是寶,是因為那時候參多,現在的野生參別說五兩,就是三兩的都罕見,你這個這么大,根須這么茂密,這么全的,我還真的沒見過,所以盡管這人參不知道夠不夠半斤,但是如果是真的,那絕對是個寶。”
姚東升一口氣說了不少,也把他肚子里關于野山參的東西都掏了出來。
唐丁一聽也明白了,敢情是自己不求甚解。
都說“七兩為參,八兩為寶”,可是這株人參按照薛雪爺爺的說話,重四兩多,這距離八兩可差了很大一截,唐丁就誤以為這人參不能稱之為寶。可是誰又能想到這“七兩為參,八兩為寶”的說法,竟然是以前的十六兩制。
如果真按照十六兩制,這寶的標準是現代的五兩的話,那這株四兩多的人參也基本上可以稱之為寶了。
其實唐丁不知道的是這株人參當然可以稱之為寶,因為現在這兩支四兩多點的人參稱重的是干參,而以前的濕參重量是剛好過五兩。
由于人參這東西,生長周期極長,質地細密,存儲的是天地精華,雖然失了水分,可是重量卻只減少不到一兩。
如果換成蘿卜,濕的曬干,至少要減少一大半的重量。
聽到丈夫的說法,姚母也驚訝了,“難道這支人參真是個寶貝?我可聽說人參都有過斤的。”
姚東升聽到老婆的說法,嗤之以鼻,“過斤?你真當這是蘿卜嗎?哦,不對,人參的確有過斤的,不過那都是園中種植參,這種種植參被說過斤,就是兩三斤的都有。”
不過姚東升說完就意識到了自己的語氣似乎不大對勁,因為自己兩人還處于冷戰關系,現在老婆的臉上已經因為他的冷嘲熱諷,冷若寒霜了。
“爸,我聽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如果這真是野山參,那這么大花了三百萬買也不虧?”姚依蘭見父母二人有些冷場,她急忙從中打岔,調和。
“虧倒是不虧,可是首先要證明這是真的野山參。”姚東升看向唐丁,“小唐,你不知道真假,怎么敢花這么多錢買呢?”
“我有種預感,這是真的。”唐丁自然不能說自己有望氣的工夫,自己能看到這人參發出的淡淡靈氣。
唐丁的話,讓姚家一家人集體翻了白眼,但是三人的心思卻各不相同。
姚母做的是生意,想的自然是錢的方面,預感是真的,就敢下手?這還是不把錢當錢啊。如果他只有三五百萬,恐怕不會這么輕易出手吧?
姚東升通過唐丁的話,想到了曾經給自己指點過迷津的大師唐振東,想的是難道唐丁也繼承了大師的傳承?
姚依蘭想的是比較簡單一點,原來唐丁成熟穩重中也有當仁不讓、出手果斷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