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孫子真龍都有個想法,如果自己跟這個唐丁一起去盜墓,恐怕天下沒有他們盜不了的墓。
我孫子真龍這么想的時候,他似乎忽略主語,不光是他跟唐丁沒有盜不了的墓,別人跟唐丁也一樣沒有盜不了的墓。這盜墓的主角是唐丁,不是他我孫子真龍。
棺槨打開后,我孫子真龍第一時間去觀看這棺槨中都有什么。
手電筒照向棺槨,這棺槨中有一具栩栩如生的尸體,很明顯這尸體是做過防腐處理的,在尸體的懷中,抱著一折玉板。
這折玉板就是濃郁靈氣的來源。
為什么說這玉板是用折來說?因為這玉板很薄,并做成了書的樣子,在玉板的后面用繩串起,這就相當于一本可以翻折的玉書。
唐丁一把拿起這玉板書。
我孫子真龍也看到了唐丁拿起玉板書,老實說,他根本看不上這玉板書,因為這玉板的材質并不是特別好,玉質連中等偏上都算不上,頂多算是中等,如果這玉板上刻的文字,有研究價值還好,如果上面的文字都沒研究價值,那這玉板基本上一文不值。
唐丁翻開玉板書的時候,我孫子真龍也湊過來看。
這玉板書上的字,讓唐丁無比吃驚,他驚訝的差點把這玉板拋出去。
唐丁的鎮定功夫自然是沒的說,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但是這玉板書上的內容卻讓唐丁的鎮定功夫幾乎失守。
唐丁不識日本字,如果上面是日本字,唐丁會感覺到正常,因為這陵墓就是日本的天皇陵,上面的字跡當然是日本字。
但是這玉板上的字,卻并不是日本字,而是漢字。
唐丁對歷史有極深的見解,對于漢字也有獨到的研究。
他認識上面的字,乃是先秦時期的小篆文字。
我孫子真龍驚訝的看著玉板上的字,“咦,這是什么字?這種日文我還從沒見過。”
我孫子真龍雖然號稱中國通,對中國文化了解的非常透徹,但是這并不代表他知道古體漢字。我孫子真龍畢竟是個日本人,骨子里的東西還是日本,他不認識小篆,只以為這是還沒找到來源的日本文字的起源。
我孫子真龍看不懂,唐丁卻是看的津津有味,因為他從這玉板上的字,看到了一個從未在歷史上證明過的事。
這本玉板的背面,跟正面都有字。而且這正反面的字跡并不一樣,很顯然出自兩個人的手筆。
玉板正面講的是陰陽秘術、風水陣法。玉板的背面則講了一個故事,故事的起源是徐福。
徐福為始皇帝尋找長生不老藥,帶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東渡。
徐福帶的人在東海的一個島上居住下來,徐福在這里做了兩件事,一是把他的所學教給了這些童男童女,二是把自己的所學刻在了玉石上。
鬼谷子把自己一生所學,都盡數的傳給了他的關門弟子徐福。
在這島上,徐福也把自己的一生所學,都傳授給了這一千童男童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