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在等待救護車的時候,簡單的詢問了馬若曦發現這個男子的一些情況,其實也沒什么可問的,無非就是怎么發現的。
其實到這里,馬若曦就應該可以離開了,但是因為這人是華人,所以馬若曦就稍稍駐足了一會。
這人身上除了一塊黑色的材料并不常見的布之外,警察并沒有在這人身上發現任何關于他信息的資料,比如身份信息,護照等等,也沒在這人身上發現一分錢。
根據警察的判斷,這人如果不是因為病發遭遇了搶劫,就是沒有任何信息的黑戶,也就是偷渡客。
救護車來了,警察把這人送上車,就急著拉到救助中心。
沒辦法,救死扶傷是國際人道主義,就算是偷渡客,也有人權,有病也會先安排他治病,然后再遣返。
馬若曦自然是不需要跟著去的,不過救護車和警車剛走,馬若曦剛準備繼續跑步,沒跑幾步,她就在這人暈倒的不遠處發現了一柄雕刻的極其精美的木劍。
其實說精美,有些夸張。這柄木劍用精美不大合適,但是這雕工,這造型,還有上面劍格上的花紋,也就是護手,有種歲月沉淀的古色古香。
馬若曦撿起木劍,仔細觀看,這木劍不似工藝品,看得出來,主人會經常把玩,因為木劍上光滑異常,雖然看得出有人經常把玩這木劍,但是木劍卻有種歷久彌新的氣息。
這木劍一定是剛剛那人落下的。
馬若曦之所以這么判斷,原因有三:一是這柄劍一定不是外國人的,因為這柄劍的造型跟外國的劍明顯不一樣。馬若曦愛好運動,在學校時候,偶爾也會參加學校擊劍俱樂部,所以她對外國劍和中國劍還是能夠分得清楚的。二是這木劍的掉落地距離剛剛那人很近。三是馬若曦的一種直覺,她能感覺到剛剛那人身上有濃濃的東方文化韻味,再根據這劍上的古色古香,馬若曦才做出如此推斷。
雖然馬若曦在法國留學,但是并不是說她不懂東方文化,相反馬若曦的東方文化相當有底蘊。
東方文化,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東西,跟西方文化有天壤之別。
馬若曦想把這木劍還給那人,但是救護車已經走遠,而且那人顯然病比較嚴重,自己也不好因為還劍而節外生枝,畢竟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這木劍并不長,馬若曦拿著它也不顯得突兀。
馬若曦跑了一小圈,因為今天耽誤了不少時間,所以馬若曦跑的距離比往常少跑了一半。
出了公園,她就準備打報警電話,詢問下剛剛那人被送往了哪個醫院,好在方便的時候把這木劍給送過去。
不過,馬若曦剛剛打完電話,就發現剛剛被送完醫院的那個男人,站在了自己的面前。
如果不是馬若曦近距離看到這人,恐怕她還真的會認錯。
這是兩個看起來截然不同的人,雖然他們身上都有一樣的東方人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