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過程中,三變為四,四變為五,即原因可以取各種不同的形式,這就是力的第二性質。”
坐在一旁的唐娜插嘴說道:“原因在量上是不滅的,且在質上是可以轉化的。”
托馬斯點點頭說道:“是這個意思,比如說兩塊金屬相互摩擦產生了熱;用機械“力”使一定體積的空氣壓縮,結果氣體溫度升高,一個重物從高處落到地面,碰撞過程中會產生熱;蒸汽機中蒸氣失去部分熱結果產生了機械運動。
從這些經驗事實中我們可以斷定“熱”也是屬于“力”或“原因”的范疇。”
貝蒂也說道:“這就是你說的‘熱功當量’嗎?”
托馬斯自信的拿出一沓演算稿,大聲說道:“這是我最新的計算成果,根據演算可以得知,重物從大約365米的高度下落(所產生的效應)對應于給相同質量的水從0℃到1℃所加的熱,請您斧正。”
兩周之后,名為《論無機自然界的能量》這篇論文在《魔法》發表,第一作者為托馬斯,通訊作者為貝蒂。
托馬斯也剛剛完成法師轉化儀式,他本來就崇拜艾斯,對艾斯有著模糊的信仰,很輕松滿足成為法師的條件,成功成為一名能借助法術書和魔網施法的法師。
他的論文也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很多元素派的巫師對這篇文章極為推崇,他們認為這符合元素派的基本假設即“物質不滅規律”。
但也有很多巫師對托馬斯的論點提出了質疑,因為這種推論的方法過于籠統,難以令人信服。
在中央高塔,艾斯的半神級投影也看到這篇文章,祂的嘴角帶著一絲笑意,輕聲說道:“熱力學嗎?有了第一定律的雛形,究竟會是誰提出呢?”
祂將論文放在一邊,在古樸的羊皮紙上繼續寫著,如果有人靠近也許會發現“相對……”幾個字。
并沒有大源的反饋,推論方法也過于籠統,這一切讓托馬斯備受質疑,他也極其痛苦,但他仍堅信自己的觀點正確,也許這類人都有些許偏執。
唐娜略微擔心的看著沉浸在實驗室中,頭發再次變成雞窩的托馬斯,略微擔心的對貝蒂說道:“老師,托馬斯這樣子會不會有問題啊?”
貝蒂笑了笑說道:“我欣賞他的觀點,你也認可的他的觀點,剩下的就是他自己更加努力的證明這一觀點,而我們要做的也是同樣如此。大源沒有反饋,不代表就是錯的,也可能是我們的論證不夠完整,與其擔心他,不如把精力投入實驗。”
三個月后,托馬斯的又一篇論文在貝蒂的支持下在《魔法》期刊刊登,論文名為《有機運動及其與新陳代謝的聯系》。
他明確指出:“無不能生有,有不能變無”。
“在死的和活的自然界中,這個能量永遠處于循環轉化的過程之中。任何地方,沒有一個過程不是能量的形式變化!”
他主張:“熱是一種力,它可以轉變為機械效應。”
這一次顯得底氣更足,因為托馬斯成功引起了大源反饋,雖然并不強烈,但這次大源反饋足以讓他從一名法師轉化為具有魔法天賦的巫師,雖然天賦資質很差,可這是最佳的證明。
論文中還具體地論述了熱和功的聯系,推出了氣體定壓比熱和定容比熱之差*****等于定壓膨脹功**的關系式。
這一公式的出現非常重要,由此可以計算出定壓下氣體加熱所需要的功,他還認為泰勒斯發電機的實質是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這一系列的觀點都指向一個目標,能量可以相互轉化。
而這就是貝蒂的學術目標,雖然實驗的繼續,貝蒂越來越覺得能量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各種元素反應其實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
而這被尊崇“生命力”理論的巫師強烈反對,他們無法接受生命力其實是一種元素反應,是因為吸收了氧和食物,轉化為了熱。
反對聲最強烈的論調,就是這種過程無法解釋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