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一看表格,沒看懂,但是祂被自己學生的表格所展現出的深奧數學基礎所折服,在達魯反復解釋之后,布魯終于看懂,并為這個表格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矩陣”。
矩陣的運算很復雜,很反人性,即使是用最先進的神魂計算機輔助,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容易出錯。
布魯與達魯商議后,干脆找到量子力學的領軍人物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與他們使徒一拍即合,最后亞歷山大、布魯、達魯和唐娜四人組成了一個聯合研究所,因為位于格爾圖星球,所以又叫做格爾圖研究所。
四人合作寫了名為《論量子力學》的長篇巨著,花了大量的時間介紹矩陣運算,并且計算了乘法交換后兩個乘積的差值范圍。
三個月之后,最高期刊《魔法》發表了名為《論量子力學》的特別增刊,贏得了一片贊譽,拜仁更是稱其恰如其分的表達了量子的離散特征。
在天之界中央高塔的學術大廳,拜仁這位支持者向在場的巫師解讀《論量子力學》,并在最后說道:
“格爾圖學派提出的《論量子力學》,我認為也可以稱之為矩陣力學,因為這個體系的根基就是矩陣。當然矩陣也有一個小小的問題,不符合乘法交換律,可以說這是矩陣運算法則決定的,也是對矩陣的運算法則定義后的必然結果。
但在實際操作中,這會出現很大的問題,比如先測定物體的速度再測定時間,就可以得到物體的位移,但是它與先測定時間再測定速度而得到的位移不一樣,算來算去總有個差值,而且還大于某個特定值。
這個問題值得大家思考,因為魔法中的任何一個數值都有其特殊意義。”
做完演講的拜仁回到自己的巫師塔,祂的學生同時也是祂的后人湯姆遜也在拜仁的巫師塔居住,他正在自己的居所隨意的翻閱學術期刊。
湯姆遜是一位心高氣傲又有才華的年輕人,作為一位神話巫師,他才幾百歲,在凡人看來當然垂垂老矣,在巫師看來,這才是個少年人。
一本名為《以太波》的論文引起了湯姆遜的注意,因為以太太古老了,湯姆遜看到這個詞,不禁笑了出來,也起了興趣,翻看了起來。
這片論文認為,原子核周圍的以太因電子的震動產生了一種波,所以產生的波互相干涉,只有在電子軌道半徑合適的情況下,才能形成環繞原子核的主播,因而軌道半徑是量子化的。
湯姆遜的注意力開始集中,認真的看著,思考著。
“如果真是這樣,電子躍遷之后,就不用別人告訴它在哪待著、該以什么速度運動了。更重要的是,不必擔心電子因運動而輻射能量了。”
這篇論文只在不入流的學術期刊上發表,如果不是湯姆遜最近實在無聊,恐怕都不會翻開。
祂將這一頁折開,躺在沙發中,深陷其中,喃喃道:“這個觀點其實很有啟發性,只是以太實在是太腐朽了,相對論解決了光速不變后,以太早就被請出了魔法基礎理論的行列。
而且既然光是波也是電,具有波粒二象性,那么電子可不可以是波,又該如何是波呢?”
湯姆遜從沙發上跳了起來,來到書桌前,俯下身子寫道:“根據狹義相對論,一個質量為m的靜止電子應該具有靜能(E=mc2)。能量和質量其實是物質的兩種形式,如果將電子的質量堪稱能量的化,就可以將能量視為頻率為f的內在周期性現象,即E=hf,所以E=mc2=hf!”
祂的神情漸漸振奮,逐漸接近真理的過程是那樣讓巫師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