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雨一字一句擲地有聲的話語響徹整個會場,而她看向科皮格拉斯的目光滿是冰冷。
“我知道你聽不懂,所以我幫你翻譯總結一下:
第一,焚書是因為天下歸一,法令一統,需要士農工商各司其職。但卻依然有人開辦私學以古亂今,用自己的知識惑亂百姓!所以需要禁私學,燒雜書!
第二,像《詩》《書》,還有諸子百家這些書籍,除非你是博士,不然不許談論,也不許私自收藏。但換句話說,如果你是博士是可以談論和收藏的;而且秦朝提倡務農,所以醫藥卜筮種樹這類書,眾人可以留著。秦朝更是鼓勵眾人學習法律,知曉法律條文,以免違反法紀。
你,告訴我這是你說的焚書?!!
坑儒?坑的是儒???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關坑儒之事,一開始說方士,其后說文學方術士,之后再說諸生,最后說為皆誦法孔子的儒生!
方士:即自稱能訪仙煉丹以求長生不老的人。如侯生、韓眾、徐市(徐福)、盧生。
文學方術士:文學術士,可以泛稱博學善文的人,也可以用來指稱儒學之士。
諸生:諸的意義是多,生的意義是學生,諸生的字面意義,是多位學生。
皆誦法孔子的儒生:孔子門下儒家弟子。
堂堂一本史書,居然如此前后矛盾?豈不可笑哉?!!
加之出土的秦漢法律文書,秦漢死刑中并沒有活埋處死的律文和案例。活埋處死,僅僅出現在殘酷的戰爭中,往往是作為受到譴責的暴行被記載下來。
別說坑儒,便是坑方士之說,都存偽!
哼,儒生尊孔子,以德禮治理天下;而秦始皇以律法治天下!加之西漢之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為天下之口舌,始皇之法與儒相反,始皇其人,安得善哉?!!”
鄒雨冷笑,有關始皇帝之功過,在啟明帝國早已定論。而與始皇帝有關的焚書坑儒之事的真偽,在啟明帝國更是天下皆知!焚書是真的,斷無可疑,但焚的是哪些書,《奏事》之中都有說明。
但坑儒?
在司馬遷著《史記》之前,可沒有哪篇歷史文獻記載著秦始皇坑儒之事。如淮南王劉安著編《淮南子》一書,更有董仲舒著有《春秋繁露》一書。這兩人一者對道家推崇備至,一者更是獨尊儒術的發起人。這兩個人可都比司馬遷老,這兩本書也都比《史記》早,然而這兩本書別說秦始皇坑儒了,連坑埋過方士都不曾提過!要知道那已經是漢朝,如果說始皇帝真干過坑埋方士,乃至于坑埋儒生的事情,他們兩人一為漢室皇族,一為漢室重臣,會需要為秦始皇遮掩?怕不是笑話!!!
再者,司馬遷時期正是漢武帝熱衷于信神求仙,方士們再次大紅大紫的時期。著史警今,向來是史學家的愛好。加之在西漢初年的《說苑?反質》中就有秦始皇坑方士的故事,并且故事更加完整,其中還有秦始皇坑方士故事的后半段,方士侯生被始皇抓住,侯生不僅不懼,反而正氣凜然、口若懸河對著始皇一頓怒噴。最后始皇被噴的心悅誠服,反而放了侯生。這種故事不過是西漢初年的方士們編造出來用于自我吹噓,游說權貴以博取祿利而已。
只是被司馬遷截取上半段,稍加編改,借古諷今,警示眾人。
如果說司馬遷都還只是寫始皇坑方士,那么到了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地位更加高上之后。一群儒家經師為繼續抬高儒家地位,甚至是神話儒家,將儒學國教化。便開始對秦始皇坑方士的故事進行偷梁換柱,改成了焚書坑儒。
一開始沒有坑儒地點,后來確定了在始皇陵南面的驪山陵谷。一開始沒有坑埋時間,后來也確定了是在冬天。一開始只是寥寥幾筆,后來情節更為詳細,陰謀之論更加明顯。一開始是直接坑埋,后來又改成先射死,后填土......所做的一切不過就是為了將儒家的經典抬舉為圣經,將儒生們塑造為不惜為道與理殉教的圣徒,將儒家的地位推到至高!
如果是確確實實存在的真實歷史事件,需要這樣不斷修改?直接按照《奏事》所記,一開始便將時間、地點、人物、過程、結果,清楚明確記錄下來以示后人便是,需要這樣三番五次的修訂?!!
如今的《史記-秦始皇本紀》,呵,怕是司馬遷本人復生,恐怕也認不出那是自己寫的史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