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位于五龍嶺下的劉家莊,看著不時打招呼的村民,一早從山上下來的胡玄宗,也覺得倍感親切。對他而言,葫蘆觀是家,而山下的村子則是故鄉。
用老一輩人的話說,五龍嶺下還沒村子時,五龍嶺上便有了葫蘆觀。陸續遷進山里居住的村民,祖祖輩輩都沒少受葫蘆觀恩惠,以至對胡玄宗也極為客氣。
考慮到修繕道觀的工程不少,僅憑自己一人還不知要忙到什么時候。已經不差錢的胡玄宗,也打算從村里找懂修繕道觀的泥瓦匠替自己干活。
一來也算給泥瓦匠找個活,二來胡玄宗也更放心。雖說山外有更專業的施工團隊,可胡玄宗還是相信這些鄉親的手藝。有來有往,道觀與村民的關系才會更親近。
看著進門的胡玄宗,正在院子忙碌的劉波母親,很是意外道:“三郎,你怎么來了?吃早飯沒?沒吃的話,嬸子鍋里還剩一些粥,你將就吃點?”
“嬸,我在山上吃過了,冬叔呢?”
“剛才還在呢?對了,你還沒回學校嗎?這都馬上要高考了,耽誤學習可不好!”
面對劉波母親的嘮叨跟關心,胡玄宗也笑著道:“嬸,山上不能沒人,我已經退學了。”
“啥?不讀了?這怎么成?你成績比波子好多了,怎么能不讀呢?待在山上,守著道觀有什么出息?聽嬸子一句勸,還是去讀書考大學,那樣將來才有出息啊!”
就在劉波母親勸說時,從里屋走出來的劉冬生,同樣皺眉道:“三郎,怎么回事?”
“叔,嬸,師傅走了,觀里不能沒人。如果師傅還活著,我去外面見見世面也好。可師傅走了,讀再多書又有什么用呢?我是他唯一的徒弟,總不能丟下道觀不管吧?”
此話一出,還想勸說的劉波母親張張嘴,又不知道應該怎么勸。在五龍嶺下這些村民眼中,老道長早年收養胡玄宗,不就是為了讓其繼承道觀嗎?
若胡玄宗真選擇繼續讀書考大學,村民也許會理解,卻會覺得老道長所托非人。沒人看管的葫蘆觀,終究難逃徹底荒廢的命運。可胡玄宗真留下,又讓人覺得可惜!
因為跟劉波同齡的原因,早年尚在襁褓之中的胡玄宗,便被老道長抱下山跟劉波一起吃母*乳。也正是緣于這層關系,以至胡玄宗跟劉波不是兄弟勝似兄弟。
胡玄宗對待劉家人,也將其視為親人一般。此番下山,胡玄宗也是希望讓劉冬生牽頭,張羅一批人手,替自己修繕道觀外墻,還有換掉道觀已有破損的琉璃瓦。
做為村里有名的泥瓦匠,劉冬生也經常接一些修廟的活。對于修繕道觀這種事,他還是比較擅長。以至聽完胡玄宗的來意,劉冬生多少顯得有些驚訝。
也很直接道:“三郎,你應該知道,道觀刷的是銅漆,加上翻修屋頂更換琉璃瓦,現在人工費也比較高。你有算過,這樣搞下來需要花多少錢嗎?”
“叔,這個我還真沒算過。不過,錢方面你不用擔心,你是這方面的行家,你大概替我算一下,需要花多少錢就行。材料跟干活的人,可都要拜托你幫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