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始至終,葫蘆觀招收弟子,都稟承寧缺勿濫的原則。即便如此,每年想拜入山門的年青弟子依然不少。而其中,有天賦絕佳者,也有一些天賦一般的弟子。
前者做為道觀武力培養,后者則做為輔助力量培養。做為修行界公認的三絕修士,胡玄宗的醫道及丹道之術,依然倍受修士推崇。
修煉比不過別人,也可以選擇一門精修。無論煉丹或煉器,只要努力的話,依然會有所成就。若年齡太大,想下山還俗,胡玄宗依然不會阻止。
說到底,葫蘆觀看似門規極嚴。可很多觀中弟子都知道,能拜入葫蘆觀,是件多么幸運的事。圍繞著五龍嶺周邊,如今也多了不少外地或者外鄉人的存在。
這些有資格在五龍嶺下定居的世俗中人,無一例外都是觀中弟子的家眷。更讓人意外的,還是葫蘆觀的年青弟子,依然要跟世俗年青人一樣,去山下的學校上課。
或許正是緣于這種與眾不同的規矩,以至葫蘆觀與周邊鄉民的關系,始終保持的很好。距離葫蘆觀最近的王家莊,如今更是成為一個大莊子。
不少王家莊的后人,也多少懂一些修行之術。那怕他們沒機緣拜入葫蘆觀,卻也有機會加入官方的修行隊伍。又或者,直接在莊中修行,庇護著一村的鄉民。
當年胡玄宗開辟于山下的農莊,如今也成為各大宗門羨慕的聚寶之地。經過多年的培育,如今農莊的田地,已然都是上等的道田,能栽培各種靈植或靈谷之物。
甚至于,為改善周邊鄉民的生活條件,胡玄宗還令弟子孫泰,以周圍幾個村子合作,替他們平整田地,改善這些良田。種植著,根本不愁銷路的靈植跟食材。
別看這些人,依然住在山里。可這樣的生活,卻是很多城里人都羨慕的。而周邊的鄉民同樣知道,他們能有今天這樣的生活,更多都緣于葫蘆觀的庇護。
每年大年初一,來葫蘆觀燒香祭拜的村民都不少。甚至這幾年,連紫玉縣城的百姓,也都會申請來此燒香進拜。如今的葫蘆觀,已然是西江府的一座名觀。
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道理吧!
居住在山下的幾位老人,如今年齡都已然過百。可很多人都知道,他們看上去依然很健康。相比這些老人的同齡人,如今依然在世的,已然不多了。
而此刻的農莊內,居住的老人數量,比之前還是多了一些。蘇洛煙的父母,陳思渺的父母,以及孫泰的父母,都被獲準入住莊園,成為莊園的新住戶。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或許指的就是這個。其它人,那怕錢再多,權力再高,卻沒有這樣的機會。那些他們都是世俗中人,不可能擁有長生的機會。
但對住進農莊的老人們而言,那怕能活過百歲,他們已然無怨無悔了。最令他們高興的,無疑還是看到家族子嗣興旺。而其它人,錢再多,權再高,死了就什么都沒了。
修行者渴望長生,世俗中人何嘗不是如此呢?如今五龍嶺下的農莊,已然成為很多老人公認的福壽之地。能住在這種地方養老,相信很多老人都會覺得死而無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