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亦菲說道。
“怎么,亦菲,看上去嫌少呀?”
“我當然嫌少了,我想要50個點,你給我嗎?”
“呵呵……”
陳宇笑笑。
“那不就得了。”
一幅知道陳宇小氣的樣子。
當然,說是這么說,但周亦菲對于10個點的股份也感覺還可以。
“亦菲,跟你們說,我才只拿51%的股份。”
“51%?”
兩人一愣:“陳宇,我們還有與哪家公司合作?”
吳凱5個點,周亦菲10個點,剩下有85個百分點的股份。
按理來說,剩下85個點的股份都可以歸陳宇。
就算是陳宇還會派一些高管過來,最少可以有75個點的股份。
但陳宇說的51%,那就與這一個數字相差很遠。
唯一能解釋的,那就是陳宇還拉了一位實力合作者。
不過,陳宇卻搖頭:“沒有。”
“沒有?”
兩人不明白了:“沒有那剩下的股份去哪了?”
“沒去哪呀,還是留在公司,我準備將剩下的股份分給所有能夠一起幫助公司成長的員工。”
“不會吧。”
兩人目瞪口呆。
兩人怎么也沒有想到,陳宇會將剩下將近35個點的股份讓出去。
“你是要讓員工持股?”
“算是吧,不過,不能算是持股,只能算是擁有期權,一段時間公司可以回收。”
“股權激勵?”
“差不多算是吧。”
“但這股權激勵也太多了吧。”
周亦菲自然知道很多公司會拿股權激勵來留住一眾有才華的高管。
但就算是拿出來,一般公司的股權激勵也不會多,5個點算是大方,10個點算是逆天了。
“不算多。”
陳宇這是學前世的華為。
華為以所有員工持股的模式,打造了國內電子領域的傳奇。
只不過陳宇沒有任正菲這么大方,愿意拿出90%以上的股份。
他還是對財富看得很重,所以他對自己的股權設了一個限,必需不少于51個點。
“陳宇,沒必要吧。”
周亦菲有些不理解。
“我覺得很有必要。”
說起來陳宇+周亦菲+吳凱這樣的合作雖然可以進入手機領域,但說起來,其實也沒有太過于核心的技術。電子產業不比互聯網,互聯網其實是沒什么技術的,有的時候他只要有一個創意就行。
可電子行業要做大做強,如果不掌握最為核心的技術,分分鐘都會被其他國家封殺。
就像前世米國封殺華為一樣?
前世華為已經這么厲害了,但米國同樣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封殺。
這個教訓非常的深刻。
自己有51個點,即保證了自己對公司的控股權,同時也能讓自己的財富得到更大的增長。至于為什么不尋求更多,到了后面財富完全就是數字游戲了。
所以陳宇愿意拿出幾十個點的股權與所有員工一同分享。
而在這分享當中,陳宇相信,無數的人才,無數的科技,無數的尖端技術,必然會跟隨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