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太極宮內。
平時李世民上早朝的時候,是在太極殿。
而太極宮,則是用來平時與朝中幾位重臣,商議國事的地方。
當張策跟著一名小太監,來到宮殿外時。
發現程咬金、尉遲恭、秦瓊以及李靖他們全都到齊了。
就連長孫無忌、杜如晦以及房玄齡,也赫然在列。
更讓張策沒有想到的,竟然還有太子李承乾。
張策走到近前,躬身施禮。
“臣,見過陛下!”
話音落,李世民微微欠身。
“寧遠將軍來得正是時候,快快請坐!”
張策點點頭,躬身坐在一旁的矮凳上。
當他剛剛坐下以后,李世民這才臉色略顯凝重的說道:“今日早朝剛剛結束,朕便收到來自幽州的戰報!”
“才消停沒幾日的突厥蠻夷,竟然又重整大軍,卷土重來,鎮守居庸關的將士發來急報,此次蠻夷聲勢浩大,統兵近二十萬,更是聯合了西突厥,就連薛延陀、回紇、拔也古同羅幾大部落也加入來分一杯羹,這次聲勢可謂浩大!”
“諸位將軍,對此,你們可有何看法?”
李世民聲音略顯無力,臉上神色也有些凝重。
可見這一次,突厥大舉進攻。
聲勢要遠遠超過頡利可汗上次侵犯的陣勢。
“這還有何可說?如今居庸關乃我大唐門戶,且岌岌可危,之前被掠奪過的幽州更危險;陛下,俺老程愿請旨,率兵前往居庸關!”程咬金第一個站出來說道。
“對,區區突厥蠻夷,有何懼哉?算我尉遲恭一個!”
“陛下,突厥屢屢進犯我大唐,實在欺我大唐無人啊,此一次,末將愿率兵,給他們一個沉痛的打擊!”牛進達一臉憤怒的說道。
聽見他們幾個人的話。
李世民臉色波瀾不驚,也沒有任何的表情。
旁邊的李靖、秦瓊還有張策三人,則沉吟不語。
反而長孫無忌、李承乾他們,臉上掛著輕笑。
李世民稍稍一怔,回頭問道:“輔機,你為何發笑?莫非你有更好良策?”
話音落,長孫無忌起身走出來,躬身施禮。
“陛下,臣不問軍事,豈能有何良策?不過臣以為,盧國公、鄂國公還有瑯琊候他們所言甚是,突厥蠻夷屢屢進犯我大唐邊境,上一次,更是兵困長安城,實乃可惱、可恨,想要避免以后在發生這樣的事情,臣以為,只有打疼、打怕他們,才不敢在對我大唐動兵!”
“哦?”
當李世民聽聞此言,也是稍稍吃了一驚。
若是換做平常,長孫無忌可一向都是主和派的。
在他看來,如今大唐正值恢復狀態,不可動用大軍,盡可能的以和為貴,休養生息,好讓大唐盡快恢復過來,讓百姓重新過上安寧、太平的日子。
可今日,他竟然主張開戰?
這著實有些讓李世民,感到有些意外。
“輔機當真如此以為?”李世民問道。
“臣,不敢妄言!”長孫無忌笑著回答。
李世民點點頭,目光閃爍著,沒有在繼續說話。
轉而目光又落在那李承乾的身上。
“高明,你對此,有何看法?”
話音落,太子李承乾,連忙起身走出來。
“父皇,臣也以為,那蠻夷狂妄自大,自上次渭水一戰之后,他們必然心中不服,如今聯合西突厥,更是彰顯其野心,故兒臣以為,想要使江山社稷,天下百姓免遭禍亂之苦,唯有以攻為守,才是上策!”
“以攻為守?好,好一個上策!”
當聽聞李承乾的這番話以后。
李世民欣慰的笑著點點頭。
作為大唐的太子,未來的皇帝,能有如此見解和魄力。
李世民怎能不高興?
況且他本身,就是馬背上出身的。
在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也曾率軍南征北戰。
骨子里也帶著血氣。
如此,李承乾的一番話,更加合了李世民的胃口。
“父皇,若是出征援助居庸關,兒臣愿意保舉一人,可擔此重任!”李承乾見狀,又連忙上前說道。
“哦?何人?說來聽聽!”李世民稍稍一怔。
“父皇,諸位將軍,總所周知,李靖將軍乃被稱之為軍神,行軍作戰,調度有方,可當此統帥,秦將軍有大將之風,南征北戰多年,更有名聲在外,蠻夷為之變色,可為副帥,此外鄂國公勇武過人,彰顯我大唐之威,可為主將……”
當李承乾將這番話,給一一說出來之后。
在場的這些人,無不內心驚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