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巍怎么說他是不信的,聽阿冬這么說,他信了,但是作為長輩,他覺得還得說兩人幾句:“你們出去掙錢了,吃點好的事應該的,但是也不能亂花啊,這一頓餃子就得多少錢,這錢吶得省著點花,留著往后家里有點難事拿得出來。”說完刻意看了一眼左巍。
左巍打從一開始就對這個大叔沒什么好印象,他只是客氣一嘴,誰成想順桿子往上爬了,不過剛才這句話,還有點人情味。
“這錢有賺就有的花,該花的得花,該賺呢也得賺,該存也得存。”左巍回答。
“這么說到沒啥毛病,但是賺錢不容易,能省就省點,阿冬啊,你得替你哥省著,他一個人在外面賺錢不容易,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往后還得過日子呢,你們還小,不懂啥叫過日子難。”
……
似乎所有年長的人都有一個習慣,習慣對自認為的小輩說教,說的好像年輕時候的他們聽過一樣,不都是在時間的長河里漸漸摸索出來的。
一頓早飯,鄰居大叔足足吃了三大碗才滿意的打著飽嗝放下筷子,笑呵呵的一抹嘴,就回了家去了,估摸著他今天連中午飯都省了。
吃了早飯,左巍也沒心思再睡個懶覺,只想趕著上午的時間把該走的親戚都走一遍,下午收拾收拾就出發,明天要是坐不上回縣里的班車,這個年就得在這個山溝子里過了。
左巍身上掛著一堆禮品,在本村挨個親戚走一遭,每個親戚家都不敢多停留,聊上幾句就走了,也沒有個親戚主動留兩個人吃個中午飯。
村外的親戚左巍就租用了村里的牛車,趕著牛車去送禮了,親戚多少都聽說左巍出去謀生的消息,看兩人利索的穿著,心里多少得掂量幾分,有的嘴上說著客氣話,心里指不定琢磨著什么呢。
左家有個稍遠的一點的親戚,住在更深的山里,村子叫小溝子村,村里也不過三四十戶人家,住的更是零零散散,自從左巍生病之后,阿冬眼睛不好,再加上往年窮,實在拿不出東西走親戚,兩家的聯系甚少。
當左巍趕著牛車拉著阿冬耗費了兩個多小時才到達目的地,所謂的小溝子村就是根據地形取的村名,小溝子村落在半山腰上,中間是兩座山的溝壑,溝壑中伴著一條山中的泉水,清澈緩慢的朝山下流去。
一路打聽到了親戚家的位置,這是左巍的姑姑,與左老三是親兄妹,只是這名姑姑腦子有些不好使,這也是導致兩家平常走動很少的原因。
山地下僅有牛車寬度的一條小路,親戚則住在半山腰上,上山的路只有不過半米寬,左巍只能把牛車拴在山下的槐樹上,扶著阿冬拿著禮品上山。
扶著阿冬上了山,來到姑姑家門口,這是自家開墾出來的一塊平地,用木柵欄圍著,位置還算寬敞,三間前幾年剛建成的土坯房,一大片的菜園子,圍欄里十幾只大肉雞,豬圈里兩只膘肥體壯的肥豬,一切都足以證明這家人不是懶人。
“家里有人嘛?”左巍沒見到人,也不好貿然打開木柵欄進去。
等了許久,才看到一個老婦人從土坯房里杵著拐棍走出來,看這婦人側著腦袋,用耳朵等著他們講話,不是眼睛不好使就是看不見了。